国际化进程:华为联想一加乐视围攻小米
三年的小米,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国际化了。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老牌企业,华为和联想经历了多少个三年的积累和坚持才能走到现在的“很国际化”,二者的国际化路线又有何本质不同?本文由此出发,对小米、一加和乐视三大新晋企业进军国际化之路提供参考案例和发展建议。
小米4同时火爆的,还有小米的国际化之路。
国际化,所有企业都要走,这是必然。甚至某些走得好、走得早的企业,最近都以国际化的成绩“公告天下”。这么说有点调侃,但我的根本意思是,国际化其实是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走得好当然需要总结经验,甚至为其它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但问题是,如何国际化?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这不仅是行业关注的核心,更是企业高管们苦心思考的问题。
从国际化这个视角来看,华为、联想,这是老牌企业,已经国际化数年,而且已经很“国际化”了。但新晋开始国际化的三个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走,这才是我所关注的。
一、 华为经验:破釜沉舟的决心
1999年10月,四年一度的ITU国际电信展在日内瓦举行。当我走在日内瓦国际机场通道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华为巨大的灯箱广告,这一意外的发现让当时饱受时差折磨的国内记者们非常震撼,也有一丝自豪感萦绕在胸。
这其实已经是华为第二次参展日内瓦电信展,华为参加的国际性电信展会多不胜数,从巴西、莫斯科到泰国,90%的情况下,华为都是那些展会上出现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其实成立不久,华为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目标。早在1994年10月,华为成立后的第六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电信展上,华为展台很大,产品虽然不多,但在众多国际电信巨头的包围中,华为的标志非常鲜明。以自己的“弱小”身躯就敢站在爱立信、西门子等电信巨头身旁,这样的勇气,唯有华为有。这时的中兴、大唐等企业都是在国内展厅立足。
这就是华为,这就是任正非的坚持。20年之后,华为的国际化已经无须多言。我作为这一所以过程的观察者,我认为,华为国际化最大的核心就是,任正非以及华为人的坚持:哪怕一开始被人嘲笑,哪怕自己的员工都底气不足,但是,你们必须给我上!
在我看来,华为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坚决!如果一个人破釜沉舟了,没人可以阻挡,更何况还有产品、性价比等诸多“底牌”。
再说一下路径,首先,华为在展示自己方面,全球出击,1999年就敢于在全球电信行业顶尖峰会上亮相,就是明证。其次,在市场落地方面,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华为率先选择了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从这一领域切入。随后,结合3G建设的时机,加上之前的铺垫,2004年12月8日在荷兰海牙,任正非和荷兰Telfort公司CEO Stegge共同签署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合同。
任正非笑了,笑了之后的任正非更像一个憨厚的农民。第二天,在请华为员工吃饭时,平时滴酒不沾的任正非却罕见地举起了酒杯。这是华为在欧洲市场的重大突破,也是华为撞开欧洲3G大门的开始。
这就是华为的全球亮相、农村包围城市的一步步国际化突围过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四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光纤技术在5G和云时代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研华科技在线直播】边缘计算如何帮助工厂空压站数字化减员节能
-
3 苹果重返CES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