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呼吁用这三招来夯实数字化基础
11月19日-21日,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举办。作为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级盛会,大会聚焦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典型应用、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等内容,探讨5G+工业互联网如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促进5G和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助力“十四五”育先机、开新局。
5G+工业互联网将夯实数字经济的底座夯得越实,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就越顺利,如何才能更好地夯实数字化底座?“着力激活数据潜能,加快研制工业数据交互等基础共性标准,探索建设数据交易平台,提升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工信部的表态紧扣住了数据这个核心环节。的确,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据好比是血液,只有数据很好地收集和利用起来,行业数字化转型才能事半功倍。在华为紧接着的表态中,更是围绕数据做出了一篇大文章。
“数字化转型是数据驱动的转型,其中,取数据、算数据、用数据,是需要解决好的基础性问题。”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中一语中的,“在现阶段,结合华为的实践,设备连通、AI应用和工业软件,是现阶段需要重点投入的三个领域。”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
让设备连通
联接,是实现行业数字化的第一步。目前,我国5G基站已达近116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国内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在工业、媒体、医疗、教育等行业实现领先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158个二级节点稳定运行,标识注册量近600亿,覆盖25个省区市;“5G+工业互联网”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
但遗憾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工业设备联网率还只有23%,更多的工业设备还没有联网,有价值的工业数据还出不来,算数据、用数据就无从谈起。
当前工业设备种类繁多,源头数据格式不一致,互联协议也不统一,这样会导致数据采集的成本高、周期长、整合分析难。因此,正如工信部所指出的那样,当前首先要解决数据的标准化问题,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并推进工业协议的标准化。
胡厚崑介绍说,在华为制造业务部,为了实现全域数据统一采集的目标,完成了38类工业协议的适配,并进一步制定了华为设备物联通信协议标准。
例如,在华为的印刷电路板生产线上,要把电子元件贴装到电路板上,第一个关键工序就是锡膏印刷,使用的设备叫印刷机。印刷机有36个参数,其中印刷压力、印刷速度、脱模速度等6个关键参数对印刷的过程质量控制特别关键,而且印刷设备有DEK、GKG、SJ等多个厂家的十几个型号,接口协议都不一样,过去为了采集这些数据,完成首次设备的联接需要两到三个月。现在我们构建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互联协议,类似设备的物联周期可以降到1周左右。。
当前,华为在南方工厂,已经联网了7万套工业装备。这一套协议标准也应用到了华为的制造合作伙伴当中,这有效提升了跨企业的协同效率。
降低AI门槛
设备连起来了,就有了更多的数据,如何用好数据呢?胡厚崑认为,毫无疑问,AI的应用最为关键。但当前AI在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有几个突出问题。一是AI应用的碎片化、定制化,简单来说,每一个场景都需要单独开发一个模型;二是这种开发模式高度依赖专家,耗时长,门槛高。
“这是典型的‘手工作坊’,我们可以用技术手段去改变这样的开发方式,走向‘工业化’的开发模式。”胡厚崑说。
在电力线巡检场景中,越来越多用到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是国内早期使用这一技术的企业。他们在AI应用上要克服两个关键挑战,一是海量数据要标注的话,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会很高;二是缺陷种类多达上百种,需要数十个AI识别模型,开发成本又会很高。华为盘古大模型,很好地帮助永川供电公司解决了问题。利用海量无标注数据直接预训练,并结合少量标注样本进行微调开发,实现了电力行业的预训练模型。该模型能够以较少的人工标注进行快速迭代,使得样本筛选效率提升约30倍;同时,可以做到一个模型适配上百种缺陷,替代原有20多个小模型,极大地减少了模型维护成本,模型平均精度提升18.4%,模型开发成本降低90%,真正做到了规模化可复制。
大模型的背后是大算力。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应用的普及,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生成速度不断加快,对AI算力的需求呈现了爆炸式增长。今年以来,武汉、成都、哈尔滨、许昌等城市纷纷加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队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了“多点开花”的态势。胡厚崑介绍,例如武汉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达到200P flops算力,并面向遥感、多模态等领域推出了相应的大模型。这些算力和模型,将以更普惠的方式,提供给各研究机构、企业、开发者使用,有助于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补齐软件短板
用好数据是离不开工业软件的。然而,我国的工业软件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底子薄,先天不足,像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研发类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专业化程度高,跨界协同难。面向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也需要产业升级,这是一个机会,更是个系统性工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考虑到工业软件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有持续的投入、规模化应用和不断的创新迭代,这三者缺一不可。这需要全产业、全社会协作起来。政府可以搭台,注入政策、资金、公信力,引导产业链关键角色和环节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合力。行业龙头企业作为需求方,可以联合各领域的专业软件开发商、服务商,共同建设工业软件新生态。
“华为作为电子制造龙头企业,在结合自身数字化实践,并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在牵头打造面向离散制造行业的工业软件云。基于这个模式,华为以华为云为底座,联合超过百家的工业设备、工业软件企业合作,聚焦在汽车、装备、家电、建筑等其它行业,分别打造细分领域的工业软件云,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这一生态。”胡厚崑表示。
此外,华为还正在打造起两个操作系统,一个是面向端侧的HarmonyOS,另一个是面向数字基础设施侧的欧拉。胡厚崑表示,“华为已把这两个操作系统开源开放,为合作伙伴打造场景化的商用操作系统提供底座。”
5G+工业互联网,是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关键力量。胡厚崑呼吁,各行各业要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共同开创数字化新格局。华为也在进一步采取行动,面向特定行业,成立了煤矿、港口、数据中心能源的综合团队,通过缩短管理链条,整合内外部资源,一个个行业扎进去,联合伙伴,一起快速打通行业解决方案,变样板房为经济适用房,推进各行各业的快速规模复制。华为将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在自己擅长的ICT领域,全力支持好伙伴和客户,一起共建共创,加速行业数字化进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