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京东、刘强东用“魔法”打败“魔法”? 平台经济需要怎样的成长性?

2023-03-16 13:38
铑财
关注

保持大块头,也要有高质量!

作者:李欢

编辑:徐勇

风品:吴双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京东的“焦虑”藏不住了?

3月9日,京东最新成绩单亮相,喜忧参半。

喜的是,营收首破万亿大关,再压阿里一头,CEO徐雷称之为重要“里程碑”。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104亿元,2021年则净亏36亿元,成功扭亏。

忧的是,全年营收增速仅9.95%,远低于前两年的29.28%、27.59%,成长下滑迹象明显。Q4营收2954亿元,同比仅增7.1%。是近十年来京东单季增速第二差——最低一次是2022年第二季(同比增长5.44%)。

无需赘言,站在万亿营收“里程碑”前,2023京东将迎来直面压力的一年。

如何展示释放更多成长性?

3月6日0时,京东“百亿补贴”全面上线京东App,亮相首页首屏正中位置,较原计划(3月6日晚8时)提早了20小时。

京东方面表示,这是集团最大力度的促消费优惠活动,将进一步助力产业带上的品牌商家及广大农民实现销售提升、收入提升;同时,以最健康生态向品牌、商家开放,携手更多合作伙伴高质增长。

简言之,这是一次上下游的集体共赢。

3月7日的2023年京东零售开年大会上,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百亿补贴频道上线仅是开始,接下来,还将制定一系列低价举措。

客观来讲,京东“百亿补贴”确实有料。比如原价8899元的iPhone14Pro(256G)只需7799元,原价3999元的容声452升双系统养鲜冰箱只需2999元。对消费者,确是一次薅羊毛机会。

有舆论认为,这与去年刘强东高喊的重塑低价心智暗合。也有舆论解读为京东发起了价格战。

孰是孰非,低价是肯定的。只是低价便能解决京东眼前问题么?

“百亿补贴”只是消费者狂欢,投资者似乎不乏观望。截至3月14日,京东美股收盘价为40.44元,较3月6日的47.46元下跌14.79%。

市场在观望什么呢?

01

拼多多魔变 用魔法打败魔法?

提起“百亿补贴”,习惯网购的消费者并不陌生。2019年“618”前夕,由拼多多率先推出。

公开信息显示,“百亿补贴”活动上线100天,参与用户便超1亿。同年三季度,拼多多活跃买家数增速从二季度的9%升至11%。

如此成效,也让该活动成为拼多多长期策略。创始人黄铮曾表示,拼多多为“百亿补贴”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从活跃买家人数、GMV、营收的高增速看,确实值得。2019年至2021年,拼多多活跃买家人数分别为5.852亿、7.884亿、8.687亿,同比增速40%、35%、10%。

同期,GMV为10066亿元、16676亿元、24410亿元,同比增速达113%、66%、46%;营收301.419亿元、594.919亿元、939.4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97.37%、57.92%。

除了纸面数据,更深一度看,“百亿补贴”有效扭转了拼多多出道以来低端、假货的人设形象,吸引了不少中高端消费者及品牌商。

铑财身边的很多朋友,便是因“百亿补贴”真香“入坑”拼多多。从用户画像角度看,拼多多借助“百亿补贴”,实现了客群从五环外到五环内的突破,算得上点石成金。

或基于上述魔变,此次京东发大招,也被一些舆论视作对标拼多多,在争抢下沉流量。

考量在于,拼多多的成功能否“复制”?

比如阿里聚划算,也曾发起过“百亿补贴”,效果却难言多理想。业内人士表示,聚划算的“百亿补贴”之所以没获理想效果,是因面临补贴低价扰乱品牌商价格体系的困扰。一位接近聚划算业务的基层员工曾向《财新》表示,一旦品牌不同意,聚划算便不能补贴。

那么,一向具有品牌商优势的京东是否会遭遇相同困扰呢?

据《蓝洞商业》报道,一些商家对于京东推出的“百亿补贴”还需观望,他们对补贴下能否盈利表示担忧。不过,也有商家表示“百亿补贴”不失一个去库存机会。

种种来看,京东“百亿补贴”虽已风光上线,效果几何仍要打个问号。

拼多多的“魔法”,是否适用京东?京东能用魔法打败魔法,还是平添学费?后续常态化仍需缜密策划。

02

成长失速 低价心智失守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

互联网用户红利见顶,疫情冲击消费走弱,以及平台经济监管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京东营收营收增速变化明显。

2020年至2022年,京东营收为7458.02亿元、9515.92亿元、10462亿元,同比增速29.28%、27.59%、9.9%。

同期,京东零售营收为6939.65亿元、8663.03亿元、9299.29亿元,同比增速25.66%、24.83%、7.34%。

深入经营层面,营收增速持续下滑与成本增加,以及达达、新业务尚未盈利有关。

以2022年为例,京东营业成本8992亿元,同比增长9.3%。新业务亏损52.95亿元,达达亏损11.22亿元。截至去年底,京东体系员工数已超55万人,较三年前增加29万人。

事实上,关于增速下滑,早在去年10月刘强东便已注意到。

彼时,在回复京东家电事业部总裁邮件中,刘强东痛斥“兄弟们”没有危机意识,对竞争对手的逆势增长视而不见,导致消费者失去了对京东的“低价心智”。

2022年底,刘强东在京东零售内部大会上更直言:“今天京东在品牌方、零售行业地位的下降,本质是因为其他渠道的快速增长。”“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痛定思痛、对标追赶之心溢于言表。此番“百亿补贴”利剑出鞘,早有征兆了。

的确,回顾京东发展历程,能有今日成就离不开“低价”。从2010年京东与当当的价格战,到2012年向国美、苏宁的价格战,京东深谙价格武器的用法,拿捏消费者心理恰到好处。

然而,随着京东2014年赴美上市,公司宣传口号变成“只为品质生活”。

从用户画像看,京东与拼多多差别较大。前者更受都市中产、小镇中产欢迎。可从整个大盘看,更多增量蓝海还在下沉市场,看看2020年拼多多跻身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就能清晰体会。

能够反思并作出改变,难能可贵。尤其像京东这样55万人的大型企业,没有丢失敏感性、敢于自我革命,本身就值得肯定。但也不得不变了,看看一代霸主苏宁、国美的兴衰没落,市场一日千里。只有企业的时代,没有时代的企业。

由此,百亿补贴是痛定思痛、是刮骨疗伤、更是背水一战。

低价只是第一步,如何留的住、留的久、产生更多口碑消费,才是衡量“百亿补贴”最终成败的关键。

重塑用户“低价心智”、与商家长期价值共享目标,京东还需哪些深变?

03

警惕后浪分食、品控瑕疵 

做时代的企业 

要“面子”更要“里子”

万物常新,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对京东而言,除了市场、监管变化外,自身内部也经历了不少变故。比如说,创始人刘强东的退居幕后。

2022年4月,刘强东卸任京东集团CEO,徐雷接棒成为新任CEO。彼时,京东对外称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

随后,刘强东减持套现、股权捐赠等消息不断传出,外界纷纷发出一个时代结束的感叹。

不过,从痛斥“兄弟们”没有危机意识,到如今上线“百亿补贴”,人们猛然发现刘强东或许从未离开。随着美国个人事务的解决,其似乎又将注意力转回了京东、甚至从阵阵发声看似乎又重到台前。今年2月有网友爆料刘强东回国。

审视刘强东主导的变革,务实依旧是各项工作的内核。从去年底公开信承诺为刚加入京东的德邦兄弟缴纳五险一金,出资100亿元设立员工住房保障基金;到抨击内部高管“骗子行为”,要求高管产品、价格、服务、成本和效率;再到京东管理层进行大换血......

调整足够大刀阔斧、甚至是刮骨疗伤。那么,这些大力能出奇迹么?能否令京东焕然一新、重塑低价心智?

难言轻松,京东除要面临拼多多、淘宝等老对手的挑战,还要提防两大后浪抖音、快手的崛起。相比老对手,后者更贴近消费者习惯、似乎更熟识低价打法,颠覆性分食力不容小视。

据《电商报》报道,2022年抖音电商交易总额近1.41万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76%。2022年“618”,抖音商城场景带动销量同比大增514%,搜索场景带动销量增长293%。年货节,抖音商城商品总曝光量达815亿,43个品牌交易额破千万。

另据《晚点LatePost》报道,快手电商2022年支付GMV(成交总额)预计将达4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

强悍增势的背后,是人们娱乐习惯的改变,短视频平台正成为流量新汇聚地。数据显示,抖音日均活跃用户数超4亿,快手超过3亿。随着两者完善直播带货、本地生活等商业闭环,对传统电商的分食效应不可不防。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京东“百亿补贴”会对价格敏感性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但若无法持续保证全网最低价,该类型消费者也极易变节。尤其面对其他竞品跟进模仿、以及新场景流量巨头的分食袭扰时。

相比短平快的补贴,或许思考更深层的特色场景粘合、特色体验、特色消费口碑打磨、运营机制乃至模式的创新优化,从而建立一个用户、品牌商、平台三方的新型生态体系更为急迫。用更多精细化、专业化、提质增效来打开成长性。

不算多苛求。零售三要素,产品、服务、价格。往期看,能留住消费者,产品服务无疑是京东的有力武器。然梳理一些消费者的反馈质疑,京东产品口碑、服务口碑并非尽善尽美。

浏览黑猫投诉,到2023年3月15日18时止,京东商城相关投诉累计达501870件。近30日内投诉达16795件,问题多聚焦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如有消费者称,自己在3月4日在京东商城购买了2个香奈儿口红,商家保证全部正品,并保证七天无理由退货。然当快递发给得物检测后却显示是假货。消费者联系京东客服时,客服却一再偏袒商家,不处理,目前商家已经下架全部商品。

有消费者投诉称,京东商城不履行“敢比价,买贵退双倍差价承诺”。其在邓禄普轮胎京东自营店购买了4条轮胎,每条339元,后发现京东养车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同款同型号轮胎每条只需309元。轮胎宣传页面称敢比价,买贵退2倍差价,活动到3月31日结束。但当他联系京东客服时,客服回复是付款当天反馈买贵才给赔。

(上述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诚然,刘强东曾表示,低价不是简单粗暴的全网最低价,而是京东生态最低价。一味追求低价,短期竞争可能有效,长期对行业有害的,最终导致京东利益受损。

集团CEO徐雷也强调,百亿补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从大促过渡到每天让利用户,京东经营理念始终核心是成本、效率和体验。

那么,如何上下一体、高效践行,如何三者兼顾、找到平衡点,就成了一个灵魂考题。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从优先级、重要性看,重塑内在效率、外在体验远比低价竞争重要。一方面,这是京东的传统护城河,有助巩固基本盘;另一面,也是京东生态最低价的特色灵魂,持久留客粘客的关键。

简言之,“低价心智”核心不仅是性价比、更是质价比。百亿补贴只是重塑基础性武器、成长竞争力的“面子”,夯实产品服务基本功、改善平台系统体验生态才是“里子”。

04

需要怎样的成长性?

只有触及用户体验灵魂、自身效率灵魂,才能真正夺回低价心智。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当下电商平台处于存量竞争和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发展阶段,“百亿补贴”作为价格竞争的策略之一,无法轻易改变现有电商格局。

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也曾感叹,价格补贴不是新鲜事物,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但回顾历史,没有哪一家公司能通过自身持续价格补贴,实现改变局面目的,最终改变局面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和商业机制的创新。

的确,下沉市场也有红利天花板,以价换市场也有边际效应、双刃效应。目前,阿里、拼多多为获取增量,已杀向海外市场。

2022年7月,张勇在致股东信中重申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三大战略。“我们的全球化方向非常明确,正是致力于探索消费领域的全球化和云计算领域的全球化。”

2022年第四季,阿里来自国际商业部分的收入为194.65亿元,同比增长18%。

拼多多出海虽晚于阿里,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势头却更抢眼。

2022年9月,TEMU登陆北美市场。截至2023年2月23日其新增下载量超4000万,在AppStore购物榜霸榜69天,GooglePlay购物榜霸榜114天。最新消息显示,TEMU在3月13日进入澳洲市场。

相比存量争夺,出海难而正确。那么京东有无战略启发呢?

平心而论,京东自建物流的模式,更多优势在国内。据悉,京东集团对京东零售的考核指标,从同时考核营收和GMV,调整为只考核GMV。刘强东希望借此推动更多低价、高性价比的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涌现。

可见,“百亿补贴”其实是京东自内向外的变革。消费者收获质优价廉的购物体验,京东收获更高GMV、更高流量。考量在于,从存量市场能挖出多少潜能?

长远计,打开京东成长曲线,除了提升传统盘,新业务尽快支棱起来也是重中之重。

资料显示,京东旗下业务包括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以及新业务四部分。其中,京东零售包括京东健康及京东工业,营收主要来自国内自营业务、平台业务以及广告服务;京东物流则包括公司内部及外部物流业务。

达达和新业务,前者主要从事本地即时配送及零售,后者则包括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

对京东而言,京东零售增速放缓不能接受,达达及新业务亏损却可以接受。这是因为前者是公司基本盘、利润奶牛,增速放缓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及新业务的反哺培育。后者代表新增量可能,代表新价值空间。

京东2022年业绩显示,上述四大业务盈亏不一。其中,京东零售经营利润348.52亿元,京东物流为5.28亿元,达达为-11.22亿元,新业务为-52.95亿元。

虽然亏额扎眼,却有利好迹象。一方面,达达已于去年下半年实现正向自由现金流。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不断扩张,扭亏或不再遥远。

同时,曾大规模调整的京喜也在重新启动。3月3日,“京东招商”发布的京喜招商指南显示,京喜个人店、个体店已于1月1日上线,企业店将在4月1日上线。

3月13日,京东超市发布2023年开放生态全新战略,强调将着力为商家打造更开放、更公平、更高效的生态环境,全面助力合作商家抓住新机遇,创造新增长。

老故事新故事,皆有动作。能否突围质变,2023无疑关键一年。

在铑财看来,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叠加去年政策导向,平台经济规模也是一把双刃剑。代表了市场综合认可度,也折射了向上天花板。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持续高增,关键是如何正视增长焦虑、找到平台用户商家间的利益平衡点,从而释放有量更有质的共赢价值潜能。

既要保持大块头,也要有高质量。真正有价值的成长性,不止是在纸面数据上。

如何不做短期让利?能否实现长期价值共享?能否真正魔变?除了决策更看实操!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京东、刘强东用“魔法”打败“魔法”? 平台经济需要怎样的成长性?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