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张勇的“中场战事”:阿里云如何找回“失去”的三年

2023-07-20 16:20
博望财经
关注

文|文欣

来源|博望财经

入局大模型以来,阿里云已然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风向标。

2023年7月14日,阿里云宣布与巨人网络达成“游戏+AI”合作,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以及AIGC产品能力将全面赋能巨人网络,建设“游戏+AI”智算平台,打造AI在游戏场景的落地标杆。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7月14日,巨人网络股价上涨4.57%,报收16.46元/股。

毫无疑问,持续加码大模型业务的阿里云已经成为阿里的“新故事”。而张勇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以及分拆上市的动作,也意味着阿里云具备更为高远的想象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阿里云的市场影响力以及营收增速正持续下探,并且在关键的政企市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凡此种种,其实也预示着阿里云未来面临巨大的挑战。

01

三年丢失10%份额,阿里云很焦虑

其实横向对比一众国内云计算企业,阿里云不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市场影响力,都已经捷足先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22财年财报显示,阿里云EBITA利润为11.46亿元,上年为亏损22.51亿元。这是阿里云自2009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与此同时,阿里云也成为了中国市场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图源:Canalys

反映到市场,阿里云也夺得了“冠军”。Canalys披露的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Q1,阿里云占据3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参照互联网行业的经验,企业如果在垂直市场取得领先地位,那么大多可以凭借独特的品牌以及渠道优势进化为寡头,进而高枕无忧地创收。但阿里云并没有展现出类似的趋势,而是陷入了市场影响力和营收增速纷纷下探的“泥潭”。

图源:Canalys

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各年一季度,阿里云在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4.5%、39.8%、36.7%以及34%。纵向对比可以发现,短短三年时间,阿里云的份额下探了10.5个百分点。

与之相应,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也大幅回落。财报显示,2020财年-2022财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1.99%、50.26%以及23.13%。到了2023财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Q1),阿里云的营收甚至同比下跌了2%。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的市场影响力下滑,并不是市场红利消逝所致。相反,随着带宽提高、上游硬件成本下降,云计算行业正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披露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3229亿元,增速达54.4%。

在此背景下,诸多企业都取得了亮眼的营收增速。财报显示,2022年,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07.5%、108.1%以及121%。

由此来看,阿里云虽然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份额第一,并且还首次实现年度盈利,但成长性和市场影响力都在持续走弱,如果不尽快找到核心竞争力稳住市场,那么阿里云的阶段性胜利很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02

张勇坐镇阿里云,大模型成重中之重

正因为云计算拥有极为高远的想象空间,在阿里云承压的背景下,张勇早已于2022年末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而随着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变革,张勇也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

尽管不是阿里创始人,也不是“十八罗汉”,但张勇此前却凭借精准的战略眼光,数次“再造”阿里。

2009年,阿里的B2C业务萎靡不振,张勇兼任淘宝商城总经理。在张勇的带领下,淘宝商城迅猛发展,并打造出了家喻户晓的双11购物节。时至今日,B端客户已经成为阿里的营收支柱。《财经》杂志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 年,淘宝天猫有七成收入来自品牌商家。

无独有偶,2015年,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提出了“小前台,大中台”中台战略,技术层面拥有统一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标准,可以支撑各业务线的快速迭代和创新;业务层面可以打通各业务线之间的数据和流程,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同。

《晚点LatePost》曾报道,2020年,在一次内部分享会上,张勇透露,“启动中台建设后的五年时间里,各业务的成本降低了好几倍。”可以说,正是凭借中台战略,阿里才得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化为一家巨大的平台型企业。

图源:阿里云

因阿里云正面临巨大挑战,主导阿里云后,张勇动作不断。于2023年4月将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价格更是下调了50%。

与此同时,阿里还发布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通义千问”。对此,张勇表示,未来阿里巴巴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全面改造。未来阿里云将把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能力向所有企业开放,共同推动AI产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张勇还打算带领阿里云独立登陆资本市场。2023年5月,张勇在内部信中表示,“我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综合各方动作来看,张勇显然已经认识到了大模型之于云计算的巨大想象力,不再希望基于纯粹意义上的算力赚取营收,而是选择“以价换量”,然后再通过登陆资本市场,打开融资空间,以支撑巨大的资金需求,进而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03

互联网企业营收占比近半,攻下政企市场成难点

过去几年,阿里云的业绩增速之所以放缓,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互联网客户上云需求饱和,而阿里云又没能抓住政企市场的红利所致。

在疫情、政策鼓励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政企数字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速。前瞻产业研究院研报显示,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为653.6亿元,同比上升42.3%,预计未来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

或许是因为起家于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目前仍是阿里云的“半壁江山”。财报显示,2022财年四季度,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后,阿里云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尽管同比下降了4%,但仍占总收入的47%。

图源:IDC

这也决定了,阿里云在政企市场的影响力微不足道。IDC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政务专属云市场前七大平台分别为华为、浪潮、新华三/紫光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曙光,阿里云名不见经传。

之所以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在政企市场平步青云,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可以针对碎片化的政企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华为为例,其在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代表处,而华为云Stack系统,也可以帮助企业级客户实现多云多资源池统一管理。

事实上,透过华为和阿里云对待大模型的态度,就能感受到两家企业的业务导向截然不同。

图源:华为

2023年7月,华为发布了大模型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对此,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盘古大模型不作诗,只做事。盘古大模型聚焦价值场景,致力于深耕政务、金融、制造、煤矿、铁路、制药、气象等行业。”

反观阿里云的通义千问,早已面向普通用户推出了可以“作诗”的测试版程序。当然,阿里云也推出了通义千问合作计划,全面开放底层产品技术能力和商业合作资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阿里云打包式的“模型即服务”策略,华为盘古大模型更具贴身服务性。

官方资料显示,自发布以来,盘古大模型已沿着L0、L1、L2三大阶段的成熟体系持续进化。L0指的是NLP大模型、CV大模型等五大水平领域的基础大模型;L1指的是行业大模型,比如气象、矿山、电力等;L2则是面向更加细分场景的推理模型,比如电力行业的无人机巡检、传送带异物检测、台风路径预测等。

由此来看,姑且不论技术水平的高低,单从降低客户使用门槛的角度来看,阿里云大模型的亲和力相较华为盘古也有一定距离。

因此,接下来阿里云除了需要在大模型技术上持续精进,更需要做的,或许就是基于政企客户的需求,精细化运营产品以及服务能力。

       原文标题 : 张勇的“中场战事”:阿里云如何找回“失去”的三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