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5G产业新态势四大洞察|《2024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报告》精华回顾

2023-12-25 15:35
物联网智库
关注

作者:梁张华

物联网智库 原创

12月15日,智次方研究院在中国AIoT产业年会暨2024年智能产业前瞻洞察大典上正式发布了新一版的《2024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报告》。

这2023年,全球5G产业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中国市场更是“遥遥领先”。截至2023年9月,我国5G行业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67个,5G应用案例累计超9.4万个,较2022年大幅增加约7.4万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7000个,应用项目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首次实现全国所有地市覆盖,在全国2149家医疗机构、6948家工厂企业、691家采矿企业、547家电力企业中得到应用。

与此同时,我们距离R-18标准冻结已近在眼前,5G-A商用在即。从5G到5G-A,不仅将带来更大的带宽,实现10倍的网络性能提升,还将引入RedCap、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技术,支撑起更大的千亿级规模的连接和更广泛适用、更智能的应用,从而将在多个方面助力业界开辟更广阔的机遇。

智次方研究院持续跟踪5G产业发展多年,我们今年已是连续第四年推出5G产业全景图谱及报告。我们力求在此前深厚积累的基础上,把5G产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以及我们对5G产业的洞察和研判,作更好的呈现。期望新一版的图谱和报告能为业界提供有益参考,共同助力产业不断健康成长。

本文将精选报告中对5G产业最新发展态势的洞察内容,以飨读者。

洞察1:核心环节“网端用”全球蓬勃发展,中国市场更是“遥遥领先”

网络方面,全球5G网络建设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建成300张5G网络,其中SA网络达到47张,分别较2022增加57张和5张。预计至年底,全球5G网络人口覆盖率将达到45%,5G网络用户数超16亿户;5G DOU同比增长130%,达32EB/月;5G分流比达25%。

在国内,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建成5G基站321.5万座,较2022年底增幅高达39.1%。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22.6个。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网络正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5G行业虚拟专网已超2.6万个,为行业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设施。

图表1 2019年-2023年10月中国5G基站累计开通数量(万座)

来源:工信部

终端方面,全球各类端侧通信设备中,款型占比最大的仍是手机,但近年来,其它终端设备发展迅速,终端类型和款型持续丰富,终端生态繁荣发展,行业终端厂商增长迅速。

据TDIA统计,截至2023年9月,全球5G终端达到2916款,非手机终端1449款,占比超过49.6%,5G终端呈现款型多样化发展趋势。

图表2 截至2023年9月全球5G终端款型分布

来源:TDIA

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5G行业应用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厂商加大行业终端产品投入,CPE、模组、网关、车载单元等终端款型数量持续增加,AR/VR眼镜、无人机、机器人、游戏PC等更多新型5G终端出现。5G终端尤其是行业终端的成熟发展既是5G行业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5G行业应用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呈现。

在国内,截至2023年9月,共有296家终端厂商(新增18家)的1315款5G终端获得工信部核发的进网许可证(含试用批文)。支持5G的入网终端共分为四大类,智能手机仍是5G终端款型主力军,共有816款。另外三类分别是无线数据终端(422款)、车载无线终端(81款)以及卫星移动终端(6款)。中国的5G终端款型全球占比近半,非手机终端占比超1/3,中国的终端生态繁荣程度全球瞩目。

图表3 截至2023年9月国内5G终端款型分布

来源:TDIA

此外,随着全球5G商用的规模推进以及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全球5G终端生态参与企业不仅包括终端企业、设备企业、运营商移动通信企业,还包括行业应用企业。据TDIA统计,截至2023年9月,全球发布5G终端的厂商达到490家,较前一季度新增43家。其中,发布智能手机5G的终端厂商有129家(新增7家),发布非智能手机5G终端的厂商有395家(新增36家);在国内市场获得进网许可的5G终端厂商有296家(新增18家),获得智能手机5G终端入网许可厂商有92家,获得非智能手机5G终端入网许可厂商有223家。

应用方面,全球5G行业应用丰富,在部分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根据GSMA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全球5G行业应用已经达到5万多个,行业联接数已超千万。5G网络已经在矿山、港口、制造等领域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设备定位等成为热点。

在国内,5G行业应用持续普及推广,深度融入和赋能经济社会成绩突出,呈现出门类、数量、主体、价值、影响力“五提升”格局。截至2023年9月,5G行业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67个,较2022年增加27个;5G应用案例累计超9.4万个,较2022年大幅增加约7.4万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7000个;5G应用项目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首次实现全国所有地市覆盖,在全国2149家医疗机构、6948家工厂企业、691家采矿企业、547家电力企业中得到应用。

更可贵的是,目前,我国5G应用呈现“从外围向核心、从单环节向全流程、从点状部署到片状应用”发展态势。5G应用正逐步从质检、运维等管理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产品服务等全环节覆盖;从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现场辅助装配、无人智能巡检等辅助环节可复制场景,逐步向5G云化PLC、5G无人驾驶、5G协同控制等核心控制环节渗透;从企业的单条产线、单个车间,逐步向全工厂、全集团、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洞察2:5G生态持续演进,各方通过借鉴和创新,探索出一批新型商业模式

伴随着网端用的蓬勃发展,产业链各方高度关注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更有效地释放5G技术的商业价值。

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5G的发展非常重要。过去几十年,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创新使得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变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要有效抓住新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会,除了需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对技术和产品进行革新外,还需要思考如何重构和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充分释放新技术的商业潜能,以实现最有效的价值创造。

目前,各方正通过挖掘新型应用场景、提升技术和行业服务能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体系、探索新型盈利模式等方式,推动商业模式的演进革新。

在行业应用市场,5G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不仅有电信运营商的参与,也有其他企业的参与。

一是电信运营商自身积极探索5G专网、数字化集成服务和行业数字化产品等商业模式创新。包括推动政企产品从5G流量卡向园区、教育、政务等匹配行业属性的专网产品演进,实现5G产品延展,形成5G虚拟专网超2.6万个;通过发展自身的数字化规划咨询设计、终端设备集成改造等,开始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集成服务;聚焦行业细分市场,总结行业共性需求形成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服务,向更大范围的行业或场景拓展等。

二是电信运营商联合行业企业挖掘5G应用需求。2018-2023年,运营商与行业企业共配合形成5G应用案例9.4万个,在矿山、医疗、能源等垂直行业已实现规模化复制。

三是行业企业基于5G改造自身业务系统,实现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再造。例如,广州供电局基于5G开展虚拟电厂业务;大唐西市依托5G云XR算力引擎打造文化艺术品元宇宙等。

在大众消费市场,电信运营商基于网络新能力、应用新场景等,创新商业模式,进行了基于速率计费、基于上行能力、基于低时延能力、基于用户画像的新型商业模式探索。

• 基于速率计费:如德国、芬兰、瑞士、奥地利、阿联酋等国出现该模式。

• 基于上行能力/低时延能力计费:如广东联通、香港3HK。

• 基于用户画像计费:如移动分别为老年人和快递员等群体提供5G专属资费和权益。

5G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有赖于更成熟的技术产品体系和更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未来还需进一步提升技术供给,加强移动通信产业与垂直行业的深度合作,构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生态。

洞察3:5G-A商用在即,RedCap、无源物联、通感一体将带来新机遇

随着R-18预计将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冻结,5G-A将在2024年中开始商用,并带来如下新的变化:

一是实现10倍网络性能提升:

• 10倍体验:峰值体验从1Gbps提升到10Gbps,更好地支持沉浸+交互业务。

• 10倍确定性:时延、定位、高可靠性能力10倍提升。

• 10倍能效:移动网络每Tera Byte数据传输排放的CO2量可减少10倍。

• 10倍智能:ADN自动驾驶网络从L3提升到L4级别,网络运维效率提升10倍。

二是将拓展除网络性能外,更加丰富的能力层次:

• RedCap通过对性能作裁减,成本将更为合理,功耗将更低。

• 无源物联基于蜂窝通信基站内生出物联能力,具有低成本、免维护、广适用、绿色低碳等优势。

• 通感一体将传统的无线通信和感知传感融于一体,实现对环境、物体、事件等的实时感知、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从而满足智能感知和智能通信等需求。

因此,5G-A有望助力业界开辟5大商业新前沿,撬动百倍商业新机会。

一是RedCap拓展了5G能力边界,补齐了5G中高速大连接能力。RedCap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降低调制阶数,有效降低了终端成本和功耗,能更好地满足工业无线传感、视频监控和可穿戴设备等中高速规模应用需求。

二是无源物联开启千亿连接时代,蜂窝网络将覆盖全场景。以工业为例,基于5G-A基站来连接价格低至几毛钱的无源物联标签,不仅能传输数据,还能支持仓储物品的自动化盘点、农业养殖数据采集、物品定位等,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资产的实时跟踪、巡检、防丢防盗等,更为符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无源标签每年消耗超300亿个,未来有望达千亿个。

三是从通信到通信感知一体,开辟融合一体化的新应用服务。2024年,通感一体有望率先在道路/桥梁监测、通行引导、路况分析、低空管制、海域船只监测等交通相关领域迎来推广普及。此外,还能在自然资源、交通住建、农林牧渔、应急救灾及水利等多个行业胜任信息收集、要素精细分类、实景三维重建、地物广域搜索等多类任务。

四是推动沉浸交互体验业务爆发。受益于更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通信,裸眼3D等应用有望从游戏、购物、广告扩展到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华为预计,5G-A时代沉浸交互业务在线用户将超过10亿,较目前增长100倍。

五是深入使能行业数字化。随着5G-A性能的提升和扩展,5G专网将扩大10倍应用场景,全球2030年专网数量有望达百万张。

洞察4: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广度深度有待加强,成本高、融合难度大等不足需要正视

5G应用规模化发展是推动5G在实体经济中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应用,必须依靠需求侧和供给侧相互协调、协同发力和统筹推进。

在需求侧,目前5G应用集中于大型企业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受投入资金、数字化水平等影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其参与度普遍不高。而且,部分行业企业对于规模化应用5G所带来的企业数据安全、运维掌控权、网络稳定可靠性、全生命周期成本等问题仍存在顾虑。

在供给侧,由于行业碎片化,难于形成规模,造成芯片、模组、终端、行业网络设备定制化等仍面临高成本的困扰;5G技术产业与行业信息化设施融合存在障碍,例如5G与现场工业网络的融合互通、IT/OT/CT融合进程慢,缺乏有实力的解决方案商实现整合;5G融合创新机制、标准与政策有待完善,目前,缺乏融合性的标准体系,共性技术仍待加强,适应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政策环境需完善。

       原文标题 : 5G产业新态势四大洞察|《2024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报告》精华回顾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