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蔡英华离任,阿里云战略重大转向

2023-12-15 09:24
数智前线
关注

蔡英华等人的离开,以及吴泳铭强调的“回归公共云,缩减线下项目”的声音,都预示着阿里云正在进行一次重大战略调整。

文|赵艳秋

编|牛慧

12月12日,蔡英华正式从阿里云离职。几天前,阿里云内部已有风声。这距离他在2022年春季加入阿里云,不满两年。根据阿里的规则,工作满两年,股票才能行权,且只能行权一半,后面两年再行权剩下的一半。也就是说,蔡英华第一批股票尚未行权

蔡英华去年空降阿里云时在业内颇受关注。他曾担任华为中国政企1号位,离开华为后,在立邦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过渡后,加入了直接竞争对手阿里云,而阿里也给出了集团资深副总裁(M7/P12)这样的职级,与蒋凡任淘宝、天猫总裁时的职级相当,这样的任命在阿里云的历史上是首次。

这次与蔡英华离任消息同时传出的,还有任庚也将离职,他也是来自华为系的管理者,曾主政阿里云中国区业务。

当年,蔡英华、任庚等华为系人士加入,显示了阿里云要在政企市场上奋力一搏的雄心。但如今蔡英华等人的离开,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前后不断强调公共云,以及阿里云董事长、CEO吴泳铭强调的“回归公共云,缩减线下项目”的声音,都预示着阿里云正在进行一次重大战略调整。

01

“时势造英雄”

对于蔡英华的离任,业界并不感到奇怪。在今年9月11日,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务之后一天,即9月12日,天眼查App显示 ,阿里云计算公司有限公司也发生了工商变更,蔡英华卸任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虽然这些工商变更在业界并不鲜见,但有不少敏感人士已在关注其进一步的动向,比如蔡英华是否在云栖大会等活动中露面。11月23日,阿里云组织架构进行了新一轮调整,成立了公共云、混合云、海外业务三大事业部,分别由刘伟光、李津、袁千负责,向吴泳铭汇报。一些业界人士开始预测,“蔡英华应该是出局了”。

“蔡英华的离任,与阿里云在政企市场上丢单或增长不达预期,估计有很大关系。”不少业界资深人士认为,“目前阿里云在政企市场上的挑战和局面,不是说内部变革,组织架构调整,就能一下子解决的。无论找谁过去,这个角色都很难。”

在过去六七年,阿里云的战略在不断演进。创办之初,创始人王坚博士与亚马逊AWS表述的观点一致,即云计算最终都会演进为公有云。但在2017年之后,意识到一些大型政企客户对私有云和混合云的要求后,阿里云不得不加强布局私有云。自那之后,阿里云开始快速引入华为系或传统TMT大企业高管。

2020年后,在云市场上,互联网业务的增长不断放缓,取而代之的是传统政企市场的增长。增长压力下,阿里云在政企业务上的动作随之加强。2021年,在北京峰会上,除了时任阿里云总裁开场演讲外,第二位演讲的出场人,正是阿里云政企事业部负责人。在这次大会期间,阿里云也证实了组建多条行业线、区域线,“这是阿里云历史上没有的”,来进一步攻打政企市场,足见彼时阿里云在政企业务上的决心。

随后,阿里云做了大量集成项目,而华为系在内的一批懂政企项目的销售,也成为了阿里云的中坚力量。有趣的是,华为系任庚到阿里云任中国区总裁后,阿里云中国区也被员工戏称为“阿里云华为中国区”,内部实行强KPI,季度考核,末位淘汰,销售员工淘汰率高;阿里云中国区架构师与销售绑定,一起去打单,小团队绩效不合格,架构师也同样不合格,这些被认为行业内最严苛的考核。

这些做法一度引起大量质疑,特别是短期KPI考核不是toB行业一个项目该有的周期。“这些激活销售队伍的方式,是想短平快地去解决问题,可以搞定一两单,但它不会是体系性的。”有阿里云人士告诉数智前线。政企市场没有那么快,阿里云的产品服务能力也没有跟竞品拉开差距,他认为,阿里云需要沉下心来,深入下去。

“在政企市场,腾讯有微信流量入口,华为有服务体系和硬件。”一位前阿里云员工观察,“阿里云推广一些大脑,但这些算法只能提供局部或单点的优化,卖得较贵,考验销售的能力,又是非标产品,需要一对一定制。”这些让他认为,阿里云还需要找到政企市场的抓手。而且,今年企业预算低了不少,一些项目以低价甚至0元来招标,这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不利的。

阿里云当下在政务云市场面临更大挑战,一些阿里云中标的单子被废,重新招标。

“政企业务非常难。”一位业内人士说,即便华为这样已打下基础的企业,也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累。甚至在一些华为内部人士看来,政企业务做了这么多年,对比自己的运营商和终端业务,都还是不温不火。

阿里云的一系列动作并未实现大增长,2021年,阿里云对外服务的业绩已超过700亿元,2022年为746亿。

“靠一个人拉全局,这显然是一个顶层战略思考时就能预见的问题。”一位前阿里云人士说,蔡英华的离任并不意外。“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时势造英雄,不在大势上,战术级增长确实解决不了大问题。好多华为的人出去之后,都是这么‘死掉’的。”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感叹。

02

云市场的大变局

蔡英华离任的背后,不仅仅是阿里云的变动,整个中国云市场也正在经历巨大变局。

“现在运营商能拿很多单子。”一位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东数西算落地的算力网络,很多几十亿、上百亿元的集采,都由运营商来承接。一些国产创新平台,比如一云多芯,运营商承担了规划或总包的角色。此外,地方政府的云数据中心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商也是首选,其中很多采用了政府与运营商联营联运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在这方面,相比一些企业,运营商的资金更为优势。

“现在不少从阿里、华为、腾讯出来做云的人,都加入了运营商云公司。”上述人士称。运营商云近几年也在用一些特殊人才政策,招揽人才。虽然总体待遇可能还比不上原来的云厂商,但运营商不愁生意,大家已看出它在市场上“比较稳了”

除了电信、移动和联通的“三朵云”之外,市场上其他三朵主要的云——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的战略和境况非常相似。此前,一些运营商的云底座采用了华为云的技术,虽然现在运营商云在加强自研,与华为云有意切割,但由于华为在底层根技术上的投入,即使是运营商中标,华为的相关业务也能拿到甚至一半的单子。业界看到,华为的战略正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腾讯云被业界认为是一朵非常灵活的云。前腾讯云人士告诉数智前线,几年前,腾讯云也走过一段大量从外企、阿里、华为挖人的阶段,给出很高的薪酬,最终业务上不太奏效,而被内部员工诟病。

“我觉得腾讯控制了预期,它没有铆死往上去搞,因为腾讯有几张牌,有微信、有游戏,云业务在财报上一直都与金融支付相关业务一起对外体现,没有分割。”上述人士说,“腾讯也看到企业级这块业务,没有办法快速做起来。”

2021年底,腾讯云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你可以理解为一场‘急刹车’。”有业界人士曾告诉数智前线,腾讯云提出了“被集成”战略,投入做自研产品。变革的举措之一,是提高每个项目中腾讯自研产品的比例,2022年要求占比为30%,2023年进一步提高到了50%。另一个则是此前做总集的第三方产品不再记收,只计差额,也就是第三方产品本来10元,卖了11元,只计1元。这让大部分项目数据大幅缩水。

“这个模式上的变化,对它的产品团队、销售团队、服务团队,包括合作伙伴体系,都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影响。”一位云计算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比如,不管对销售还是对架构师,搞集成和卖产品,对人的要求有些不同,有时甚至是两拨人。业界看到,过去一段时间,腾讯云进行了组织和人员的多个调整。

腾讯云的转型已经进行了两年,目前还未公布自研单品的营收,但业界预计,它的数据库、TCE专有云营收应该不错;腾讯会议的影响力也不小,不久前一则业界的笑话是,字节与阿里员工开会,最终用的是腾讯会议。

阿里云是国内云市场的老大,今年虽然极有可能在营收上,被算网融合的运营商云超越,但其在纯碎性收入、技术先进性上,仍被业界认为是国内领先的。

阿里云现在提出了公共云优先,被认为是痛定思痛之后的回归。公共云被业界认为是效率更高的方式,尤其在大模型时代,公共云的算力和效率更优。而互联网企业的运作模式、高薪结构,不适合做定制化项目。

但不得不承认,当下公共云在政企市场有着巨大的挑战。不少大型央国企、政府部门还不能认可将数据放置于公共云上。阿里云未来也很可能像腾讯云一样,发展自研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一个供应商。

“我觉得这个时候,阿里云的主旋律应该是改了,不应是快速扩张,成本又压得很紧,那就崩了。”一位资深人士说,“它应该做体系性的调整。”

但另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是,国内市场这六朵云,再加上在大模型时代奋力追赶的百度云,市场显得过于卷了。而公有云如果失去了规模,很可能就失去了性价比和技术先进性,面对在全球进行扩张的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云,接下来,中国云企将有怎样的变局?

       原文标题 : 蔡英华离任,阿里云战略重大转向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