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内大模型独角兽全投了!阿里要做“中国OpenAI”ETF

2024-03-07 13:50
氨基观察
关注

3月5日,据消息人士透露,阿里领投了AI大模型公司MiniMax的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已经超过25亿美元。

这是今年以来,阿里第二次在大模型领域出手。2月中旬,据此前晚点的报道,月之暗面完成了一轮8亿美元的B轮融资,此轮投资方为阿里巴巴和砺思资本。本轮结束后,月之暗面估值超过 23 亿美元。

算上这两笔投资,阿里已经投资了5家AI大模型企业,分别是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 AI 、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值得一提的是,这5家公司就是目前国内仅有的AI大模型独角兽。

也就是说,阿里把一级市场用真金白银选出来最有可能成为中国OpenAI的公司都给投了,其中在月之暗面和MiniMax上还下了重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里就是现在“中国OpenAI”的ETF。

/ 01 / 阿里打造“中国OpenAI”ETF

在投资月之暗面和MiniMax前,阿里分别投资了大模型创业公司智谱 AI 、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其中对零一万物的投资是以阿里云的身份完成的。考虑到阿里云并没有完成拆分,可以理解为是阿里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相比,阿里今年在大模型领域的出手更加果断、大胆。在零一万物的天使轮,只有阿里云一位投资人。在百川智能和智谱AI的融资里,阿里与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并没有出现在领投的身份。

但今年以来的这两笔投资,阿里突出一个“下手重”。根据此前的媒体消息,在月之暗面这轮大额融资中,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阿里,这也让阿里在这轮融资之后成为了月之暗面团队之外最大的机构股东。在MiniMax新一轮融资,阿里仍然扮演着领投方的角色。

放在大模型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去考量,阿里此刻连续大手笔出手,并非毫无缘由。

由于大模型需要大规模的算力投入持续迭代,且领先的模型在能力和成本上都会形成明显优势,后面的玩家会很难存活,导致大模型的创业门槛很高且投资窗口极短。用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的话说,大模型的投资其实在ChatGPT发布前就已经结束了。

时至今日,大模型领域的入围赛已经结束,正在进入淘汰赛阶段。而阿里投资的五家公司就是一级市场用真金白银选出来最有可能成为OpenAI的公司,尽管这五家中有三家是23年才成立,另外两家也是去年才开始拿大钱。

/ 02 / 撒网式投AI,图什么?

互联网行业,像阿里这样撒网式的投资还是,2020年左右腾讯在游戏领域的投资。

腾讯投资策略的转变源于公司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的反思:游戏行业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只能说明腾讯失败的案例不够多。「为什么失败的案例不多?那是因为我们看的不够多,投资太保守。」

这次讲话发生在2020年初。从这一年开始,腾讯的投资节奏明显加快,从保守转向「广撒网」,包括海内外市场。数据机构Niko Partners分析师Daniel Ahmad指出,仅2021这一年,腾讯就收购和投资超过100家游戏公司,相当于每3天一家,其中30%是中国境外的游戏公司,创造了全球范围内游戏领域投资的最快记录。

当时腾讯的逻辑里,投资是推动游戏业务走向全球化最高效的手段。那么,阿里又为何在AI大模型领域撒网式投资呢?

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坐拥着国内最强云计算业务的阿里来说,投资大模型企业,是一笔极为划算的生意。

表面上看,阿里对大模型投出去了很多钱,但由于大模型公司训练、推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云计算资源,意味着阿里投出去的钱,最后都能以云计算收入的方式回到阿里,这还不包括部分投资额度本身就用算力支付。一来一回,钱没少,还能带动阿里云收入的增长,怎么算都不亏。

不仅如此,阿里还能成为大模型企业产品的分销商,及时跟进大模型公司的最新技术。这一点可以参考微软投资OpenAI。

在大手笔投资后,微软不仅享有OpenAI先进技术的优先使用权,也拿到了OpenAI技术独家商业化授权,旗下云计算平台Azure更是成为OpenAI的独家云服务商。

从目前看,由于客户资源、安全性方面的考虑,Azure OpenAI API卖得比OpenAI API还要好。根据此前微软的说法,公司有望从使用Azure云或OpenAI模型的开发者那里获得100亿美元的年收入甚至更多。

抛开业务层面的考虑,阿里在大模型上的大手笔,与管理层背景也有很大关系。现在,阿里集团主席蔡崇信是VC背景出身,曾担任过阿里战投,而吴泳铭则是元璟资本的创始人。也就是说,两人有比较深厚的投资背景和丰富的投资经历,这也算是阿里用擅长的方式来提升其AI和云计算领域影响力的。

而回到大模型独角兽的视角,愿意入局的阿里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理想选择。

一方面,美元VC在国内的投资额和数量都在不断缩水;另一方面,人民币基金的LP大部分是政府引导基金或者产业资本。根据清科数据,2023年中国股权机构新募人民币基金LP分布里,政府机构和产业资本的占比分别高达40.6%和26.7%。典型的重投入、早期看不到商业模式、风险很大的大模型,不符合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偏好。

至少从目前看,这算是一种阿里与大模型独角兽们双赢的结果。

/ 03 / 大模型叙事里的巨头

纵观大模型公司的发展,巨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过去的技术浪潮里,大公司们往往先尝试自有团队来试,但在LLM时代所有人都把时间和资本视为最宝贵的资源,更愿意投资和收购比自己跑得更快的公司。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两点:

在这场以技术驱动的生成式AI竞争中,相比传统科技大厂,大模型创业公司扮演着更为领先且重要的角色。OpenAl自不用多说,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把谷歌的Gemini 1.5的风头全都抢走了。而就在前天晚上,Anthropic发布了Claude 3 系列,该模型在多模态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甚至表现出了超越GPT-4的能力。

由于组织架构上的固化,让巨头很难应对大模型领域多变的竞争。大模型不仅需要持续性的巨大投入,还要面对商业化的高度不确定性,对于组织架构高度成熟的大公司来说,上到组织架构,下到激励机制都很难支撑其做好大模型。

但有趣的是,就巨头投资大模型这事来说,国内与海外也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境况。

在海外,大模型企业几乎就是巨头在AI领域竞争的“代言人”,彼此泾渭分明。比如,OpenAI背后站着微软,Anthropic后面站着谷歌和亚马逊,xAI后面有特拉斯的支持。不久前,被称为“法国版 OpenAI”的Mistral AI宣布接受了微软的投资。

而在国内,阿里把国内AI大模型独角兽都投一遍,其中在智谱AI、百川智能、MiniMax里还出现了腾讯的身影。当然,这与外部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说明一件事:国内大模型领域的竞争远没有国外那样激烈。

大模型公司与巨头越来越紧密,甚至颠覆了过去科技竞争史的惯例——新巨头的崛起往往是通过颠覆老巨头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看待巨头在大模型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对于这个问题,共识粉碎机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LLM时代的大公司就像贪吃蛇。

一方面,他们努力在尝试占据场景入口,尝试在哪个领域可以应用LLM。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吸纳各种产业资源,来构建自己的生态:可能是公有云代表的软件生态,可能是内容代表的创意生态,也可能是端侧代表的供应链生态。

某种程度上说,阿里对大模型公司的全面投资,就是一种场景占位和生态构建。相比完全自研百度和更低调的腾讯,阿里似乎更愿意在大模型这个赌桌上下重注。反常的投入力度是否能够带来超预期的回报,只能等时间给我们答案。

       原文标题 : 国内大模型独角兽全投了!阿里要做“中国OpenAI”ETF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