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5G-A通识课第4课|6G还能怎么玩儿?

2024-06-17 16:01
BOO聊通信
关注

阅读本文前请先行阅读:

5G-A通识课第1课|为什么需要5G-A

5G-A通识课第2课|5G-A相比5G多了啥

5G-A通识课第3课|既是基站,又是雷达

《5G-A通识课》是我本人原创的5G-A通识课程,课程全部免费,如果您觉得有帮助到您,希望能点赞、点在看,或者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更多的阅读量绝对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当然也欢迎直接打赏。

前面3篇文章基本讲完了5G-A相比5G增加的新能力,包括3CC、RedCap和通感一体。

而既然作为5G与6G之间过渡技术的5G-A都已经这么NB了,既能实现5Gbps的下载速率、又支持物联网、又能实现雷达的追踪功能了,那6G网络还能玩儿出什么花样?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市面上所有声称已经实现6G的新闻,都可以认定是假新闻或者蹭热点。

在第1课里提到过,3G、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标准都是由一个名为3GPP的组织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指导下制定的。

而由于5G尚未演进结束,3GPP当前还在制定5G的升级版本,6G标准压根还在襁褓之中,仅有一些对6G基本需求的概念,3GPP还完全没有启动对6G标准的正式制定,预计6G标准将在2030年前后推出。

所以,如果哪家公司说自己应用6G怎么怎么招,一定是在吹NB或者被媒体歪曲了。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从来都不是由一家公司研制的,而一定是3GPP下面的成员们集体制定的。

比如下面这条前一阵流传很广的新闻:日本科技媒体INTERNET Watch报道,日本多家电信公司联合宣布,开发出世界上首个高速6G无线设备,其数据传输速度高达100Gbps。

看上去是不是很唬人?毕竟5G-A的极限速率才能达到5Gbps,这妥妥是超越5G几十倍的6G啊!

但实际上,只要看了新闻原文,就可以发现所谓实现的100Gbps速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毫米波频段堆积大带宽下,在毫无遮挡的几十米距离下实现的速率。

而除了使用毫米波大带宽外,此次所谓“6G”基站中并未使用任何相比5G改进的新技术。

也就是说,这就是一台使用毫米波大带宽传输数据的5G基站设备。

而之所以能实现如此高的传输速率,完全就是因为用了毫米波。电磁波的频段越高,能发射距离越短,但可以使用的带宽越大,毫米波相比现网使用的4G、5G电磁波的频率,要高出100倍以上,属于比较“鸡肋”的频段,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频段压根没人用,因为可实现的覆盖距离太短了。

所以,没人用非常干净的毫米波,确实可以拿出现有5G频段上几十倍的带宽来进行数据传输,自然可以实现传输速率相比5G几十倍的增加,但是,只要离开实验室环境,毫米波基站应用场景非常非常有限。

总之,这个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6G假新闻,可以说这是一次向6G探索的技术、设备能力的验证,但绝对不是6G。

6G如果相比5G还是仅仅说实现了多少倍的传输速率,也确实有点太没意思了,毕竟现在还没有匹配5G速率的应用诞生,要几百Gbps的下载速率又有何用呢?

所以,6G相比于5G的升级,除了速率外,更核心的一定是在其他方面。

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MT-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其中,IMT-2030就是ITU给6G的官方命名。

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是国际移动通信的英文缩写,IMT-XXX就是ITU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官方称呼,XXX一般是数字,代表的含义是预期这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的年份。

比如5G的官方名称是IMT-2020(预计在2020年左右商用的新一代国际移动通信技术)。

在这份建议书中,ITU描述了6G发展的框架,包括设想的使用场景与相关的各种能力。

对于6G,ITU设想了6大应用场景:

一是沉浸式通信。6G网络将支撑XR通信(比如苹果的Apple Vision pro)与未来可能实现的沉浸式全息交互通信,具体可以想象下科幻电影里主人公对着空气中的界面比比划划的场景。

二是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高可靠就是数据传输准确率高、安全性高,低延迟就是数据传输时延低(高可靠低时延也是5G的预定目标,目前也正在推进),可支持各类要求极高的工业场景生产设备信息的传输、远程医疗等。

三是大规模通信。其实就是5G-A RedCap的升级版,支持相比5G RedCap速率更高、接入规模更大的物联网设备通信,典型应用场景是智慧城市里的大规模传感器接入。

四是无处不在的连接。6G将进一步通过与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融合加强深度覆盖、超远覆盖能力,实现无人区、偏远山村等的全覆盖。

五是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一方面6G网络自身将集成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智能运维,另一方面6G也将成为人工智能所需海量数据传输的基础网络,即算力网络。

六是通感一体。6G将实现5G-A通感一体技术的升级,6G的感知能力将进一步拓展,进而满足自动驾驶、手势识别、跌倒检测、环境变化监测等等各种需求。

总之,ITU给6G画的饼很大,在6G的宏伟蓝图下,传输速率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仅仅是其能力集合中的一个并不是太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下图中提及的十几项能力中的连接密度、时延、人工智能能力、感知能力、数据传输可靠性等等才是重点。

而如何实现以上能力?不好意思,还没定呢,慢慢研究吧。

因此,6G相比5G的野心大了很多,6G已经不甘心仅仅当一张网,而是想成为未来以AI为中心的数字社会中的核心基础设施:甭管你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慧工厂还是全息交互,网络都用6G就完了。

而网络的演进必然不能一口吃下一个胖子。5G-A新增的能力,从我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事实上已经部分实现了6G的愿景,因此,在5G-A上充分验证应用场景,其实就是为未来6G网络的到来做好铺垫,规模部署5G-A,也是在帮助中国科技企业抢占6G先机。

最后总结下吧,社会上对于5G或者5G-A的嘲讽,一直不绝于耳,但是移动通信技术从来就不是科技进步的主角,而是那个舞台,舞台搭上了,才能有演员(互联网公司们、科技公司们)上台表演,你得期待演员的精彩表现,而不能总说舞台不行,如果没有移动通信这个舞台逐渐变大,又怎么会有移动互联网巨头们的崛起,怎么会有如今如此便利的生活。

所以,不管你怎么觉得,ITU和3GPP只要存在,他就得一代代的推动移动通信技术进步,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未来到底能带来什么,确实谁也无法预测,与其嘲讽,还不如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技术的进步。

《5G-A通识课》写到这里就完结了,刚开始写的时候对这个系列文章毫无期待,毕竟这个年代,刷短视频可以刷2个小时,看公众号文章大部分人5分钟都坚持不了,尤其一个科普文章,还要分几次写完的,基本确定更没人愿意看。

事实也的确如此,第一篇文章惨淡的几百阅读量差点就让我放弃了,但是后来想想,自己做公众号的初心,不也就是为了能输出些有价值的东西,阅读量低就低吧。

结果现在微信公众号的推荐机制真的太感人了,在自己订阅读者几乎没人阅读的情况下,硬生生给我3篇文章推出了超1万的阅读量。

所以最后再废话几句,您的点赞、在看、分享,都会帮我增加被推荐的概率,我这公众号,没有广告也不发付费文章,我甚至连文中插入广告都没开启觉得影响大家阅读体验,也不图这仨瓜俩枣,就图点阅读量给我增加些写作动力,OK不OK?

       原文标题 : 5G-A通识课第4课|6G还能怎么玩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