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模型们纷纷找上钉钉,为什么?

2024-06-28 10:55
新眸
关注

作者|周尧

“钉钉宣布对所有大模型厂商开放”,这是钉钉在今年的生态大会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个信号释放在一个颇为关键的时期。近期,国内大模型市场“硝烟弥漫”,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科大讯飞等厂商旗下的大模型费用纷纷下调,各厂商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大战一触即发。

但降价只是表象,实际上比价格战更激烈的是,当下通用AI已经进入落地的元年,而落地背后一场商业路线的碰撞正在展开。随着各大厂商选择各自的服务模式进入市场,如何在激烈竞争下寻求落地的突破口成为重要议题。

钉钉恰好在这个关键时期提供了一个走向落地的通路,基于钉钉,大模型厂商开始展现出务实的一面,它们透过钉钉看到了更多切进企业、用户的场景。

也因此,接入钉钉成为了一个自然发生的动作。目前除了通义大模型, 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AI、猎户星空、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六家大模型厂商已经与钉钉达成了合作。

01

价格战的底色,拼的是“场景” 

今年5月份,DeepSeek发布了其第二代MoE模型DeepSeek-V2,并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价格——每百万tokens输入仅需1元,输出2元。

这一价格仅为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价格的百分之一,随后在AI界引起震动。紧接着包括智谱AI、字节跳动、阿里云、百度、腾讯云、科大讯飞等在内的头部企业纷纷跟进,宣布了各自的降价措施。

眼下价格战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在这场价格战背后可以看到,由于涉及到成本、市场、技术、生态等多个方面,大模型公司的价格战是一场复杂的市场博弈。

但相比关注降价本身,在这场博弈背后,大模型企业更应该看到的是机遇。

毕竟当下业内已经有共识,底层模型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AGI,无法解决所有通用问题。相比拼模型,大模型企业现在更应该关注于其所构建的平台及应用,通过实现场景与技术的紧密耦合,从而切实去满足业务的真实需求。

这些需求之下,大模型企业被送上了权衡商业模式、技术能力和生态三重因素的快车道。

权衡如果恰当,那降价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客户,从而加速AI应用的普及和发展。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成本让利,那大模型企业很可能会陷入这场以降价为名的“营销战”,通过降价来换取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却并不能实现利己的正循环。

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初创企业,永恒的挑战在于,对于客户而言,模型性能和实际效果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只有当模型真正能够满足特定场景的任务,进行提效降本时,客户才会考虑买单。

于是,这场价格战的底层竞争指向了“场景”。

但在钉钉总裁叶军看来,现在很多通用大模型都没有很好的应用场景,他表示:“很多时候,好的场景比客户重要,因为场景激发创新。”

而钉钉作为一个拥有大量企业客户的平台,每一次数据的传输、企业的应用都能衍生出大量的真实场景,这些场景就是大模型企业的“练兵场”。

因此通过钉钉平台,大模型厂商可以针对客户的个性化场景和需求不断深入到具体的场景中,为客户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模型的能力,降低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并推动行业从模型创新走向应用创新。

02

钉钉和大模型厂商“入世”

大模型厂商来钉钉寻找什么?钉钉开放的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真实场景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才是大模型实现价值验证的必经之路。

因此,钉钉此次决定开放,解的是行业之困。毕竟作为企业级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既to B也to C,和大模型厂商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场景有数据。对大模型厂商而言,接入钉钉就意味着它们拿到了进入更大场景和用户的入场券。

据新眸了解,钉钉此次面向大模型公司开放的场域分三类。第一,结合各大模型的特点,与大模型厂商共同探索相应能力在钉钉自身产品中的场景应用。第二,在钉钉的AI助理开发平台上,开发者在钉钉上创建AI助理(AI Agent)时,可以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厂商的大模型。第三,钉钉与大模型厂商一起,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客户定制相应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可实现私有化部署。

比如MiniMax在语音模型和多模态模型上的能力,能够智能预测文本的情绪、语调等信息,并生成自然、高保真、个性化的语音。这适用于钉钉考勤的设备上以及一些需要用语音与钉钉交互的工作场景,比如开车时或者工人在车间劳作时。

比如,月之暗面大模型拥有专业的长文本理解和输出能力,与钉钉上需求最旺盛的工作信息总结、会议纪要和教育类的学习资料总结、教学辅助类场景吻合。

再比如,猎户星空有“为企业应用而生”的开源百亿参数猎户星空大模型,在企业应用场景中,猎户星空大模型能够结合企业私有数据,实现企业知识问答、决策分析、云管理等场景的应用。

核心的数据显示,目前钉钉在开放生态的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钉钉生态伙伴总数超过5600家,其中AI 生态伙伴超过100家,除了AI大模型生态伙伴外,还有AI Agent产品、AI解决方案、AI插件等不同领域的伙伴。其中,AI Agent于今年1月发布,截至5月底,钉钉上创建的AI助理总数达到了约50万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厂商接入钉钉并非单向的获利。

众所周知钉钉上的大量AI功能离不开底层基础大模型,但钉钉却不研发基础大模型,因此接入主流第三方基础大模型才是其构建AI开放生态关键一步。而且现实是,当下没有一家大模型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对钉钉而言,引入更多元的模型能力,能更好服务平台上广大企业客户和用户。

这意味着,钉钉一旦成为一个汇聚各类大模型的入口,用户即可在这里完成对各类大模型需求的调用,基于此钉钉也会迎来更多的客源与商机。

03

一起上牌桌

“不光是钉钉,所有的企业都想在AI上盈利。而盈利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它成为一个高频反复使用的功能,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天要有5000万次调用。”这是叶军接受钛媒体采访时透露出来一个关键信息。

“5000万次调用”意味着用户端、厂商端、平台端共同进入了正向循环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活跃的调用次数给予了厂商足够的反馈,用以修正大模型的能力,也将边际成本无限降低。

根据新眸了解,目前,钉钉生态伙伴总数超过5600家;其中AI 生态伙伴已经超过100家,除了AI大模型生态伙伴外,还有AI Agent产品、AI解决方案、AI插件等不同领域的伙伴。当下,钉钉AI每天调用量超1000万次。

过去的钉钉曾带领伙伴走向了办公数字化时代,在这一次走向AI时代的路上,钉钉也在不断迭代应用层,从而给大模型应用构建一个完美的舞台。

6月26日,钉钉推出了7.6版本,这个版本有颇为重要的两个升级。

其一是钉钉向大模型生态伙伴开放了AI助理(AI Agent)开发平台。开发者在钉钉上创建AI助理时,除了默认的通义大模型外,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厂商的大模型。

其二则是区别于传统搜索方式,钉钉推出了AI搜索,不做全网搜索,主打搜索用户在钉钉里面所有的聊天记录、文档、会议、日程、知识库等,深度整合了钉钉内工作与协作的信息,用户通过钉钉AI搜索所检索到的信息,将是全面的、具体的,能够覆盖用户具体的工作中。

自宣布全面智能化后,在大模型的重塑下,钉钉正在向全新的“AI Agent平台”演进。这两个升级下,钉钉的指向更加具备了AI的底色。

过去钉钉的场景过于分散、过于复杂而引发不少吐槽,在AI时代反而成为了其落地的场景优势,而且AI助理解决了钉钉功能繁多的问题,AI搜索又解决钉钉上信息分散的问题,让曾经被视为短板的复杂场景成为了大模型厂商得以实现突破的真实练兵场。

目前,钉钉AI每天的调用量超1000万次,距离叶军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仅仅是这1000万次的调用,过去一年中,钉钉和生态伙伴深度集成的套件产品已经取得飞速发展。

从收入上来看,截至五月底,钉钉套件的生态合作伙伴共计22家,近一年实现营收近1亿元。其中,探迹与钉钉合作的“钉钉客户管理”套件营收超千万;Moka、e签宝、用友畅捷通、蓝凌、北极星、鸿欢等共计11家生态伙伴套件产品的营收分别超过百万级。

未来奔向“5000万”目标的同时,钉钉必定会纳入更多的合作伙伴,这些伙伴势必和钉钉一起在大模型应用的路上发现新的可能。

       原文标题 : 大模型们纷纷找上钉钉,为什么?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