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极致深耕,打造核心竞争壁垒——探寻蓝思科技穿越周期的密码

2024-06-11 19:59
曾响铃
关注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一家企业,如何才能在时代变幻的风云中不计较一时得失,长期稳健发展,穿越周期?本期主题就来探寻一家在湖南的国际化企业的发展密码。

穿越周期的企业,都在坚持一个驱动发展的“原点”

细数那些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个看似简单的“原点”力量,让企业能够始终站在一轮轮新周期的起点,它们无不是在垂直领域极致深耕,进而打造产业链生态的企业。比如京瓷,就是在极致深耕陶瓷材料领域,通过各种尖端技术,向全球提供品类繁多、富有创新的陶瓷产品,从电子零件、工业用零件到功能性材料、半导体加工设备零部件等等,京瓷均引领行业发展,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此类在垂直领域不断极致深耕的企业,比如蓝思科技。与京瓷一样,蓝思也聚焦在脆性材料领域,以科技研发为原始推动力,打造材料、工艺、设备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壁垒。

2024年一季报显示,蓝思科技营业收入154.98亿元,同比增长57.52%;净利润3.09亿元, 同比增长379.02%。

即使在行业“周期低谷”的2022年,蓝思科技营收、利润也同比实现增长。也就是说,蓝思科技一样在受到周期的影响,但并没有被动跟着周期走,而是在不断穿越周期甚至逆周期实现着良好的业绩表现。

2020年年底,正是全球经济波云诡谲而消费电子萎靡不振之时,在第七届全球深商大会“大国重器智造未来”论坛上,蓝思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群飞表示,“我一直谨记不熟不做,也相信熟能生巧”,“30年来初心从未改,一直坚守实业,把做好玻璃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或许,这正是聚焦战略、极致深耕垂直领域的质朴表达。

而这,与很多知名企业穿越周期的逻辑不谋而合——“原点”“原点”“原点”!

对“原点”的坚持,支撑蓝思科技跨越一轮轮周期

一个穿越周期的企业,必须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聚焦战略:聚焦品类,聚焦需求,聚焦生态产业链。

1993年,周群飞以手表玻璃开启创业之路。自此之后,她一直锁定“玻璃”这个核心品类,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断在这个领域深耕。

2002年,功能机TCL3188发行,成为全球第一款使用玻璃作为屏幕的手机,而它同时也是最先使用蓝思科技玻璃屏(手机防护面板)的手机。

在这里,蓝思用从手表玻璃时代开始沉淀的玻璃技术,迈入到了手机这个消费电子领域,并成功站到了“功能机”这个大周期下的“彩屏功能机”小周期的起点上,并一定程度上推动周期的发展。

图片

随后,中兴、康佳等国产功能机品牌纷纷开始采用玻璃屏,蓝思科技也获得摩托罗拉等大客户信赖与订单。

而对“聚焦需求”的理解,周群飞有着非常清晰、非常坚定的认识,那就是“客户需求”。企业存在的本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为王的今天,解决消费者需求是商业发展的根本。这一点,可以从她亲自制订的企业使命可以看出:“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有不少人和机构给她提过建议优化这一句话,但她仍然选择坚持使用这一句朴实无华但直抵本质的表达。

而要实现这一“需求”,蓝思科技把研发作为了最重要的解决方案。

周群飞认为,“一个企业必须有技术的沉淀,每年在每个客户的产品上提供最新的技术,帮助他们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

蓝思科技的科研创新,以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领域”为战略,不断在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等多个维度精进,整体打造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熟悉周群飞的人,多数都知道她对技术创新与研发非常痴迷。“所有的材料、所有的工艺蓝思科技都有专利,技术沉淀和预研储存不断为公司产品赋能、为客户赋能。”周群飞曾表示。

2004年,摩托罗拉V3发售,成为全球首款销量过亿的手机,而其采用的正是蓝思科技研发的视窗防护玻璃,全机  使用了三块玻璃,分别是用在主屏、副屏和摄像头保护盖板。

至此,在手机上,玻璃开始全面替代了亚克力。

图片

而后续的故事,也在“原点”上延续。

随着智能手机新周期的到来,蓝思科技凭借满足触摸屏要求的高质量玻璃面板,在2006年成功切入苹果产业链。

至此,蓝思科技成功 站稳了智能手机巨大周期的起点,开始与手机行业一同高速发展,参与了之后苹果每一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2015年,蓝思科技上市,至2022年8年间,蓝思科技累计实现盈利高达173.14亿元。

回顾手机发展的大舞台,品牌竞争白刃战、巨头轮换,而蓝思科技始终与巨头品牌们站在一起,无论是一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HTC、苹果等为代表的欧美、韩国、中国台湾等企业,还是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中国品牌,穿越了全球手机品牌激烈竞争的产业周期。

为此,蓝思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仅从上市到2023年,蓝思科技投入技术研发资金就达150亿元以上,拥有的专利达到2200多件,居行业前列。

2023年10月,蓝思科技又成立蓝思创新研究院,将直接聚集300名以上全球高层次科研人才、3000名以上研发工程师,将蓝思科技的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

“原点”的尽头,是聚焦生态产业链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会从单一价值点的竞争转向价值链的竞争,产业整合将成为很多行业发展的终极趋势。当蓝思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时,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面对“聚焦生态产业链”这个课题。

梳理蓝思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蓝思科技已经在答题,并且成绩还不错。其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纵向垂直整合,二是横向拓展不同赛道。

在纵向方面,以“做好玻璃”为原点,蓝思科技还在新材料、结构件、模组及组装业务不断发力。这些被认为是蓝思科技“走出玻璃”,但实际上,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仍然建立在蓝思科技对玻璃材料与产品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玻璃,仍然是“原点”。

根据2023年财报,蓝思科技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板块实现营收449.01亿元,同比增长17.50%,继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在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当然,30年跨度的历程,蓝思科技既然能够从手表到手机,自然而然,也能够从手机到其他产品上,只要它们都需要“玻璃”,蓝思科技就有能力站在周期的起点。

在横向赛道方面,蓝思科技除了消费电子传统的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领域外,又在VR、智能家电等领域拓展。在万物互联的周期下,消费电子的边界不断扩展,在2024年一季报中,蓝思科技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带来了31.04亿元的营收,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而更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蓝思在智能汽车赛道的发力。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87%,预计2024年销量将达1150万辆。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波巨大的周期。

2020年开始,蓝思科技就已经拓展新能源车赛道,切入了特斯拉等智能汽车的供应链。

目前,蓝思科技的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比亚迪等汽车大厂,汽车客户数量达到30家以上(主要涉及中控模组、仪表面板、智能B柱与C柱等新产品)。

图片

根据年报,2022年,蓝思科技新能源车业务实现收入35.84亿元,同比增长59.41%,占总营收比例上升至7.67%;2023年,其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业务实现营收49.98亿元,同比增长39.47%。

单看这些数据,可能没有太多概念。

横向来看,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TOP100》中,49.98亿元可以排在50名左右的位置,而这个榜单是所有类型汽车、所有类型零部件产业链企业在发展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共同的排名,而蓝思科技凭借玻璃产品在短短几年就占据中游位置,其发展势头、市场量级可见一斑。

在浦银国际的报告中,蓝思科技2025年汽车电子营收有希望超过百亿人民币——如果这个预测正确的话,蓝思科技凭借玻璃等产品就能迈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头部行列。

AI时代,蓝思“原点”的新机遇

周期是永无止境的,企业长青需要不断穿越新的周期。

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从手机到笔记本,从智能穿戴到智能汽车,AI+终端将革新各类终端产品。在芯片、内存等部件需求强化之外,新一轮AI浪潮对屏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支持AI和搭载AI的终端设备(汽车也是一种“终端”),对轻薄外形、可折叠/变形、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分辨率、可自动适应特殊操作的纵横比、更丰富的色彩和更优异的对比度、更高的驱动频率等都会有自己的更高的要求。

图片

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约40%,出货量有望达5.22亿部;Canalys 则预测,2027 年出货的电脑中将有60%搭载AI功能。

这对玻璃以及相关的材料、工艺等又形成了一轮庞大的市场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玻璃”这个原点对蓝思科技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未来的蓝思料还将在这个赛道上一路狂飙。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极致深耕,打造核心竞争壁垒——探寻蓝思科技穿越周期的密码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