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电商之外,阿里的另一场反击!

2024-06-13 13:41
华商韬略
关注

图片

一切才刚开始。

文 | 华商韬略 凯文

被马云反复强调的AI,正悄然开启阿里巴巴的新篇章。这不但体现在它正加速电商业务的AI变革,也体现在它对中国AI初创公司拔尖者包圆式的投资。业内甚至有句玩笑话:

“如果你想投资中国AI初创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买阿里巴巴的股票。”

【成绩单】

按阿里最新财报,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最后一个财季,公司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1%,但对云基础设施和AI方面的投入却是相当大的手笔,且效果也在显现。

该季度内,阿里云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其最大的看点就是,当下这波以生成式AI为典型代表的技术浪潮,既带动了阿里云传统业务增长,也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阿里自己也预计,其云业务的大部分增量增长,将与客户在AI方面的投资息息相关。

作为AI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阿里云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AI大模型的产业应用。来自互联网、金融服务、汽车产业的客户,已经在加速给阿里云贡献AI收入。

阿里集团CEO,同时也兼任阿里云一号位的吴泳铭对这份成绩的评价颇高,他强调这一季度的业绩,证明了阿里“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的效果,阿里正在重回增长轨道。

“我们也欣喜见到AI产品的客户及相关云计算收入加速增长。未来将继续坚定地执行战略聚焦,面向未来把握好增长机遇。”吴泳铭说。

基于对客户在AI方面持续投资的判断,吴泳铭预计阿里云将在公共云和AI产品的推动下,实现未来收入的更快增长。

在吴泳铭看来,云业务与AI二者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如果客户对AI的投资和使用越多,他们对其他各种云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

【“AI时代”】

在阿里内部,作为阿里巴巴创始团队“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吴妈”,他在阿里拥有极强的号召力与深厚的技术功底。

图片

去年11月份阿里云IPO计划搁置后,已经身为阿里巴巴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吴泳铭直接接管了阿里云,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也加速开启了阿里的“AI时代”。

在上任阿里云CEO后的第一个财报电话会议上,“AI”就成为吴泳铭口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此后,从电商平台的应用,到未来投资布局,阿里的“AI”都被加速。

在电商业务上,AI正成为其从“人”到“货”双要素升级运维的第一原力。

在“人”上,AI更高效与精准地帮助阿里电商分析用户的既往购物历史、搜索记录等行为数据,为接下来准确地掌握、预测每个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依据,并随之及时推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广告和促销活动,进而更及时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提升转化率。

相对于在后台的计算,阿里电商AI也越来越趋于前端去接近用户,把最具性价比且贴近客户需求的商品推送到用户面前,通过AI把“人找货”的被动式转变为“货找人”的主动式。如此一来,在吸引更多用户的同时,还提高了用户的购买率和忠诚度。

融合了阿里自家大语言模型的“通义千问”的客服机器人可以无缝、无障碍地与用户进行多媒体互动,包括文字聊天、语音通话等,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在“货”端,阿里AI可以根据对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走向趋势的智能分析,预测商品的未来销售,带动商品进销存各流程环节的优化,比如提前做好库存管理、物流安排等。

“人”到“货”彻底实现“用户为先、AI驱动”,是阿里电商如今努力的方向,在吴泳铭为阿里明确了未来十年战略意图的三个优先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中,AI的投入和应用也都将是重中之重。

目前,阿里已在集团层面成立了基础设施委员会,用以协调阿里全集团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其中的一个重心也是围绕AI做工作。阿里云CTO周靖人、阿里合伙人蒋江伟、阿里巴巴CTO吴泽明、达摩院院长张建锋,都是这个基础设施委员会成员。

作为阿里AI的核心载体阿里云,则被吴泳铭确定了未来5年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策略,并调整了相应的组织与业务管理团队,其中:

供应链&IDC、网站&电销&服务、CIO线,由王磊负责;商业智能线、战略投资线、销售管理部、价格管理部、策略部,由郑俊芳负责;王磊、郑俊芳均向吴泳铭汇报。

在刚结束的财季内,吴泳铭还主导完成了对阿里云面向AI时代的产品策略的调整,并在今年2月份对100多种产品进行了大幅降价,降幅高达55%。

5月21日,阿里云官方还进一步宣布对其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大幅度降价。降价后,该模型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输入价格从原先的0.02元/千tokens骤减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高达97%,比行业价格低99.3%。

图片

根据阿里官方数据,目前,通义大模型通过阿里云服务的企业数量已超过9万家,通过钉钉服务的企业已超过220万家。此外,阿里云还通过开源社区推动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来使用通义大模型,目前其通义开源大模型的累计下载量超过了700万,汇集的AI开发人员有500万。

此次的价格调整,势必会让通义模型的规模化应用量跨入一个新数量级,进而加速推进吴泳铭对阿里云AI基础设施与通义大模型深度融合的设计,并最终实现软件与硬件(比如,为AI设计的计算集群)层面的协同优化。

用吴泳铭的话说,通义模型将“力求为行业打造一个既具备顶尖AI能力,又具备优秀成本效益的AI开发平台,重新定义行业性价比标杆”。

【投资“AI五虎”】

除了在公司内部业务加速AI进程,阿里也正通过投资进一步做强在AI的布局。

大模型热之前,阿里就已先后投资入股深鉴科技、寒武纪、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一众AI公司,全面展开对AI核心技术与应用业务的深耕。

大模型热起来之后,阿里对AI的投资也进一步提速。

据数据提供商IT桔子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生成式AI初创公司公开融资总额已达到143亿元(人民币)。

其中,处于第一梯队的是被业内称为“AI大模型五虎”的五家公司:智谱AI(Zhipu AI)、月之暗面(Moonshot AI)、MiniMax,以及百川智能、零一万物(01.ai)。

“AI五虎”每家公司的估值都超过了10亿美元,最高已达30亿美元。

其中,月之暗面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已在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30亿美元,是几家公司中以最快速度达到这一估值的初创公司。

这家公司最新版本的聊天机器人(Kimi),可以在一个提示后处理200万个汉字,在推出后一周内成为中国访问量最高的聊天机器人,其服务已覆盖了包括电商导购、写作、办公、社交娱乐在内的多个业务场景。

月之暗面创始人兼CEO杨植麟在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得本科学位,在卡耐基梅隆计算机学院度过博士生涯,既曾在Meta和谷歌的AI部门,也曾在学术训练上受到业界颇具影响力的AI大师的指导,比如,苹果公司AI前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谷歌AI首席科学家William W. Cohen,这些技术信仰派的代表人物,都曾是他的引路人。

杨植麟把自己的公司看作科学、工程、商业“三位一体”的系统,目标是构建一个AGI(通用人工智能)。

几家公司中带有“清华系”基因的还有智谱AI,其创始人唐杰是清华大学教授,也是杨植麟的老师,它目前是员工最多的公司,超过800人,核心业务是面向银行、保险、科技公司量身定制AI助手,在6月初的最新一轮约4亿美元的融资后,投后估值也达到了30亿美元。

MiniMax在今年3月份官宣了公司的6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25亿美元),公司创始人兼CEO闫俊杰以前是商汤科技副总裁、通用智能技术负责人。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初创公司一起手就“All in AGI”,公司的聊天机器人瞄准全球最大的电子游戏市场,通过产品的用户反馈来迭代自己的大模型。

由王小川创办的百川智能,据称目前已估值超过130亿人民币,并在5月发布了自己的最新模型Baichuan 4,以及与文心一言、Kimi等近似的首款AI移动端应用——百小应。

由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则于2023年11月6日发布了首款预训练大模型 Yi-34B,于今年5月正式官宣了一站式AI工作平台——万知,最新一轮的投后估值为12亿美元。

重点是,“AI五虎”背后都有同一家投资方——阿里巴巴。据最新财报披露,阿里对五虎之虎头月之暗面的投资已达8亿美元,持股高达36%。

▲阿里投资的大模型公司(智东西统计制表)

而据报道,拥有庞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阿里,在AI的投资风格也已有别于传统做法:不只是用现金换股权,也通过提供AI所需的计算资源,以换取各家公司的股权。

其中,对月之暗面的投资中,就有一部分就是以云计算“积分”的形式投入的。

而且,除了资金和云积分,阿里也还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令自己在投资中更占据主动,比如帮助被投初创公司的AI模型被更多人使用。

如,阿里云的AI开发平台“百炼”就可以集聚被投公司的模型,供阿里云的客户调取使用,以便更快捷地开发AI应用程序。

而从长远来看,这些被投企业也可以“反哺”阿里,这些公司成长壮大,不但可以带给阿里投资上的财务回报,也最容易成为给阿里输入丰厚利润的大客户。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AI初创公司能像美国的OpenAI那样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但行业洗牌也许很快就会发生,“中国版OpenAI”也必定会出现。

吴泳铭主导的这些对本土领先AI大模型公司几乎包圆式的投资,无疑正开启阿里巴巴的一个新篇章。业内有一句玩笑话,生动地说明了阿里巴巴的这种角色转变:

“如果你想投资中国AI初创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买阿里巴巴的股票。”

当然,阿里AI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一个是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另一个则是华为、腾讯等企业的激烈竞争,阿里能做的事,这些其他也会做,甚至是更具优势的方式和资源去做。

比如华为,目前就与10多家本土AI公司(其中包括智谱AI、科大讯飞)签订好了合作协议,共同为客户提供封装了这些AI公司大语言模型,以及自身AI处理器和其他硬件的“打包式”AI盒子,可以让客户在自己的本地业务场景或私有云中运行AI。

这种捆绑式销售的“AI一体机”,已经开始威胁到阿里巴巴的AI公共云服务,让客户可以选择不通过阿里云来构建和运行自己的AI应用。

除了国内,更长远看,阿里也还与微软、谷歌等赛跑。目前,后者已经开始发布AI“小”语言模型,以参数更少,成本更低,更节能,也个性化并高效率地拓展着定制化市场。

马云曾在今年4月份的一份公司内部的备忘录中写道:“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这一定调给阿里带来的改变,或将超出当下的普遍想象。

【参考资料】

[1]《阿里突发!宣布派息近300亿元》证券时报网[2]《Alibaba leverages cloud business to become a leading AI investor in China》 Financial Times[3]《阿里能借助AI电商夺回“失地”吗?》界面新闻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电商之外,阿里的另一场反击!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