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用上了尴尬的“AI换脸术”
自番茄小说AI创作事件之后,AI也开始进入到短剧创作领域。
国内第一部由AI生成的原创玄幻短剧《山海奇镜》,仅概念片就获得60万全网浏览量、刚刚播出3集快手单平台播放量破1000万、首播登上院线大屏幕。
虽然在整体质感、动作、形态上仍然摆脱不了AI感,但《山海奇镜》的出现也意味着小团队、低成本的视频创作,有了更多后续商业化的可能。
不过,对于部分AI短剧,仍然存在不受观众待见的情况。
比方在部分观众眼里,面对融入了AI创作,但在自然程度上差点意思的AI成龙与《异人之下》,早期的《爱情公寓》都要被夸上一句“超前”的程度。
但不管怎么说,为了降本增效同时也为了讲故事,AI短剧还是来了。
一、带着满屏AI感的短剧,来了
除了《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7月8日抖音也同样上线了AI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目前累计播放量超3800万次。
更早一些,在今年年初实际上就有许多媒体报道过某些公司试图用“AI配音+换脸老外”让短剧一键出海。
到了年中,随着AI视频技术日新月异,市面上涌现主打AIGC的短片与短剧也不只有《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和《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6月,中央广播电视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在央视频上线了3部AI短剧《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
图片来源:《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短剧截图
在相同的领域,阿里甚至在不久前推出了一个影视妆造大模型。
毕竟,科幻大片后期特效何等烧钱,前期工序又何等繁琐,AI能够在剧本会、概念图这样的环节为他们节省相当的时间精力。
对此,《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导演陈坤也曾提到,即使如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也会因为预算而无法完成很多CG特效内容,这是传统行业的巨大痛点。
所以在降本增效这一目标上,无论是长短视频平台,还是企图扩大自身AI图谱的互联网大厂,在这方面都十分积极。
但就目前来看,AI短剧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在目前AI技术条件下,人物一致性、场景一致性、人物表演以及动作交互等,还没有达到高度可控和高度精确化的水平。
这自然也就避免不了观众会对AI短剧带着审视的态度。其中对于一些剧情复杂导致的影剧情节缺乏连贯性,是大多数观众认为最为尴尬的地方。
然而这种不足,目前都是普遍客观存在的,由技术驱动的AI短剧,某种程度上优劣是摆在台面上的,即:AI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在创意生成和情感表达上明显不足。
简单解释就是,目前AI短剧的技术缺陷在于人物的面部情感表达。可以参考《异人之下》片中近20分钟在AI技术辅助下、由真人实拍素材转化而成的动画。
同样的,《异人之下》以及AI成龙之所以会被观众吐槽,关键点在于观众对其期待值不低,也是首批将AI融入到影视剧中,且还将其搬上台面的正片。
如果在整体效果转换上做不到观众所期待的自然程度,为之消费的观众自然会感到不值。
另外,无论是对于短剧出海,还是为影视剧提供更多的创意,AI对短剧的赋能都是一把好手。
但目前除了AI短剧自然程度不足之外,AI短剧创作遇到的困境还包括影视化前的优质内容创作,如创新不足、内容深度欠缺等,这些同样是短剧行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特别是在AI短剧出海领域,更多的是需要加强剧情的创意能力,而非仅仅是技术本身。
二、出海成本低,但困难重重
根据短剧自习室的调研,出海目前的制作成本相对高昂,每部剧平均在13~20万美金,相当于国内40~60万人民币的2~3倍。
如果通过AI换脸,其成本就会低很多。
据悉,目前AI换脸的基本价格约为5万-10万元/部,对口型翻译还需要另外收费,整体打包价格约为20万元/部。
以海外短剧15万美元一部的成本来推算,如果在国内自制短剧(成本约为50万元),再加上20万元的换脸费用,整体节约成本至少达到几十万元。
如此,尽管真人主演一时半会不太会被取代,毕竟AI成龙匍匐在前。但其他工作机会可能会被压缩,例如真人到场可改为肖像授权。
然而这也只能管得了一时,目前还很难作为成熟产品完全推向海外市场。如上文所说,AI换脸还是需要警惕动态转脸后五官崩坏的现象出现。
从更深层次上进行讨论,即便AI短剧已经实现丝滑换脸,但为了提升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影视剧的整体剧情内容风格不仅需要根据不同国家文化差异进行调整,还不能将国内生搬硬套剧情的习惯搬到海外市场。
整体来看,选择在此阶段出海,其回本将会具有一定的风险。毕竟目前国内被称之为爆款的AI短剧还尚未诞生,这条路放在海外会更难走。
就拿国内首部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来说,有网友曾将220部快手短剧做出过对比,如果按照集均播放量来计算的话,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是第18名,超过了约92.07%的其他剧。
从5000万播放量这个客观数据可以看出,《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处在前15%的梯队里。综合数据可知,在短视频平台的众多短剧中,《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已经称得上是不错的AI短剧,但距离爆款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当然,国内大模型厂商足够理智的点在于,即便出海是一众大模型发展影视剧的目标,但在AI影视创作短板面前,众多大厂以及涉及AI创作的影视剧导演,无一不是将重点放在技术发展上。
例如Chat GPT4、必应(Bing)、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文本生成大模型,目前在短剧创作上获得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还需要对AI进行大量的训练。
总而言之,随着技术的进步,AI影视剧创作总会有正式被端上桌的一天,或早或晚。
参考:
短剧自习室:短剧出海,AI换脸狂飙,日入百万?
新熵:抖音、快手的AI短剧还成不了新赛道
数字生命卡兹克:我用AI分析了227部短剧后,终于看到了快手AI短剧的未来
硅星人:他用仨AI,10天“肝”出全网刷屏AI短剧,还说你上你也行?
原文标题 : 影视剧用上了尴尬的“AI换脸术”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4 小红书,一夜出海
-
10 2025:电商反内卷大年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