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牛刀VS昙花一现 商汤科技下一10年如何走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作者:时完
编辑:楚逸
风品:大鹏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十周年庆典余温尚存,公司内外却似乎又感受到了裁员寒流。
2024年10月22日,商汤科技迎来十周岁,董事长徐立在内部全员信首次提及最新确立的“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同时宣布加快组织和管理的轻盈化进程。并称“我们将构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源的集中和集约化投入。”
这一调整,也成为商汤随后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据《界面新闻·电厂》,近日一位不愿具名员工透露,虽然整体裁员规模暂且未知,但从独立的研究院到自动驾驶、安防等业务BU均有涉及;有的部门甚至“整个三级部门‘全灭’”,涉及员工能获“N+1”倍月薪补偿金。其中,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相关人员计划裁撤幅度50%。
都说十年一周期。站在发展新节点,有战略新象本无可厚非。只是如此刀刃向内,所谓何故?传递什么信号?又能消解多少积弊、真正走出扭亏泥潭呢?
01
再传裁员为哪般
不算多苛求。据媒体援引商汤科技前员工透露,在智慧生活、智能汽车等四大业务BU外,商汤科技最初还设有独立的“大装置”、“研究院”部门,并在近两年新增专门的“大模型”部门。
而本次裁员不涉及大模型、大装置部门,研究院、智能驾驶等业务场景导向的BU,成裁员“重灾区”。
对此,商汤方面曾向央广网回应称,进行相应组织和人才结构优化和调整,以更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目前商汤社会招聘及校园招聘正常进行中,整体业务稳健发展。
话虽如此,一些舆论仍有些意难平,毕竟拉长维度,这已非商汤首次陷入裁员风波,2022年6月、2023年4月、2023年8月均有过媒体相关报道。财报中亦有员工量减少的情况。
2021年底,商汤员工数为6113名,达到公开数据的巅峰。2022年底、2023年底则分别为5098名、4531名。两年间合计减员1582名。最新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为4672名,较2023年末有所上涨,可与2023年同期相比仍下降6.9%。同时销售和行政开支分别减少4.18亿元和7.35亿元,主要原因是“雇员福利开支减少”。
透露什么信号呢?实际上,回看十周年内部信《商汤十周年再出发:专注聚焦、知行合一》中,已经展示出浓浓的组织调整、战略转向意向。
徐立信中提到,商汤科技期待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经走过了传统AI 1.0和生成式大模型AI 2.0两个阶段,即专用智能和通用智能。
商汤科技认为,两者一个关键区别是AI成本结构的变化。前者主要成本在于开发人员投入,而生成式大模型AI 2.0则在算力资源的投入。随着尺度定律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视频生成模型以及慢思考推理过程中得到验证,生产和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可以直接等同于算力资源的消耗。
能够看出,商汤科技正将“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作为战略转型核心,由此带来了裁员阵痛。话说回来,不变也不行了。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当前AI产业也的确面临盈利窘境,百模大战开启后,AI企业间竞争加剧,而很多AI企业还没找到盈利突破口,被迫通过人员调整来做长期打算。
02
股价不香背后
五年半亏超490亿
的确,抛开此番转向最终成败,长期背负亏损包袱的商汤科技急需寻找突破口。
公开信息显示,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其创始团队源自2001年在港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核心成员包括汤晓鸥教授及实验室的其他关键成员。得益于强大研发背景,公司成立以来受到资本热捧,上市前共完成12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52亿美元,投资者名单中包括了阿里巴巴、软银、苏宁易购、万达集团等。
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正式上市,发行价3.85港元。头顶港股AI第一股光环,市值一度达到3200亿港元高点。然随后开始震荡下滑,截至2024年10月31日每股1.56港元,市值缩至548.2亿港元,较巅峰期蒸发超2500亿港元。
随着股价遇冷,一些早期看好商汤的投资者开始退出,阿里巴巴、软银、环球资本等纷纷减持。在之前的大规模解禁期间,就有舆论分析指出,这些机构投资者在早期融资阶段以较低估值参与投资,上市后获得较大的收益空间,解禁后套现意愿本就较强。而考虑到商汤科技基本面以及全球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普遍回落,投资者相继离场就更不为奇了。
看预期下菜碟是资本常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计算机视觉软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79亿元增到2020年的16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0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3.5%,
聚焦商汤科技,2020年收入已经位居亚洲行业第一。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30.27亿元、34.46亿元、47亿元,对应增速63.3%、13.86%、36.39%。规模成长性强劲。占据热门赛道又是领军企业,自然是资本追捧的香饽饽。
但遗憾的是,上市后的商汤科技却神勇不再,2022年至2023营收分别下降18.97%、10.57%至38.09亿元、34.06亿元。成长性大变脸难免有些辜负期望,尤其基于“战略性亏损”,靠大规模商业化摊平成本、靠规模效应盈利是基本投资逻辑,上述下降不是好消息。
好在2024上半年,业绩打个一个翻身仗,营收大增21.39%至17.4亿元,净利增长21.33%。然却始终未能摆脱亏损泥潭。2019年-2024H1,归母净利为-49.63亿元、-121.6亿元、-171.4亿元、-60.45亿元、-64.4亿元、-24.57亿元,累亏达到492.05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也均为净流出,2020-2024上半年分别为-12.29亿元、-24.85亿元、-30.84亿元、-32.34亿元、-35.24亿元,持续为负且持续增长。
缺乏自我造血力,长此以往再多的各类融资款项,也总有“烧光”一天。以结果为导向来看,业绩是股价冷遇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裁员节约成本、业务更换,以腾出改善利润空间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03
押注生成式AI的喜与忧
只是,降本仅为权宜之计,根本还在主业提振上。
2023年,随着“日日新”大模型成功推出,商汤科技对业务板块进行大重组,确立了生成式AI”、传统AI、智能汽车三大新业务。徐立指出,公司全年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产业转型,其中包括主动缩减传统AI业务中的“智慧城市”业务。
业务重组前,商汤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车,其中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是主收入来源,2022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8.4%、28.8%。
从经营角度来看,四项业务分别聚焦于四个不同应用场景,场景较多容易资源分散、销售开支和成本居高,是难盈利的症结之一。如2021年-2022年,销售开支从6.8亿元增到9亿元,增长了32.2%,研发开支从36.14亿元增至40.14亿元。
同时,这些新兴业务方兴未艾也一日千里,易受到行业规律、环境变化、技术场景迭代等影响,如2022年报中提到,由于疫情影响,各项传统AI业务均出现下滑。
目前,商汤主要业务结构以生成式AI业务为核心,智能汽车和传统AI业务为辅助。公司在讨论传统AI业务时曾明确提到,“积极向传统AI业务客户推广我们的生成式AI能力”。
众所周知,2024年以来,ChatGPT带火了生成式AI赛道。众多企业将传统计算转向价值万亿的智能计算,大模型和智算成了新生产力。业务结构变革背后,离不开商汤科技对热点概念的追逐。以2024上半年为例,公司研发开支18.92亿元,同比增长6.1%,主要由于增加对基模型训练和微调、开发生成式AI应用的投资,以及服务器运营和云服务费用。
2024上半年,总营收同比增长21.4%;净利亏损24.57亿元、同比增长21.33%。其中,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255.7%,收入占比60.4%,史上首次超越传统AI业务,成为主导性业务。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00.4%;传统AI业务收入则仅为5.2亿元,同比大降50.6%,占比降至29.9%。
公司表示,生成式AI业务的增长主要源于市场对生成式AI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并计划继续商业化生成式AI产品,应用于互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医疗和金融领域。
营收增长、净利减亏,业务重组效果值得肯定。想来这也是开文加大转型、开启新战略的底气所在,但这不代表无懈可击。
比如生成式AI业务虽达10.51亿元,同比增长255.7%,可由此推算2023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仅约3亿元,高增前提是可比规模及占比基数相对较低。且热门赛道往往竞争更烈、迭代更猛,未来能否保持如此增速、战略定力如何、有无竞逐更新风口可能,还有待观察。
何况,传统AI业务大降50.6%。而智能汽车收入不足1.7亿元、规模仍较小。两大AI业务一增一减,有无“左右倒右手”可能,后续企业还需提供更多明证。
更深一度看,业务结构变化带来部分业务高增,然客户议价能力、回款能力较差的症结依然存在、甚至有加重迹象。2024上半年,商汤科技贸易应收款项为83.2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9.09亿元,减值准备达47.91亿元,也高于去年同期的41.91亿元。2021-2024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26.59天、493.02天、474.75天、623.70天,整体呈拉长态势,截至2024上半年账龄2年以上的占比超过60%。
叠加上文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告负连增,净利依然亏损,商汤科技业务结构转型也是负重前行、乍暖还寒、喜忧参半,正处在较劲爬坡的关键阶段。或许,这也是徐立不得不“转型+裁员”双线并行的原因。
04
小试牛刀VS昙花一现
呼唤新篇章
当然,变是唯一的不变。尤其身处战略新兴的AI智能大赛道,一切方兴未艾。调整转型本身也是企业发展活力、张性,与时俱进的体现。
回顾2023年,商汤对生成式AI的相应投入、深耕力度显而易见。当年8月底,日日新大模型成为首批获批的大模型产品,为商汤开辟了更多业务空间。“我们的生成式AI业务,是我们成立十年以来,从无到有最快速度超过10亿元收入规模的新业务。”2023年财报中生成式AI已被赋予特殊地位。
2024年以来,更是驶入快车道,日日新大模型发布会频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迭代,从5.0到5.5版本仅用3个月时间。聚焦5.5版本,综合能力提升约30%,成为中国第一个多模态的实时交互大模型。基于5.5提炼出不同规模的模型,也让商汤在金融、医疗、Copilot助手、拟人交互、智能终端五个领域逐渐展露了拳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4上半年的业绩改善证明了生成式AI的变现能力、想象空间。截至6月底,已有超3000家行业头部企业使用商汤的大模型和智算服务,涵盖智能硬件、机器人、医疗等多个行业,日日新大模型的调用量在上半年实现了400%的增长。
截至2023年底,公司运营GPU量达到45000张。截至2024年8月运营总算力规模已超20000 PetaFLOPS,GPU量增到54000张,较今年3月增长约70%。
显然,商汤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处在一个高投入阶段,这从2024上半年销售费、行政费分别减少21.2%、7.7%,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减少。研发开支增加6.1%达到17.83亿元中可以看出。大刀阔斧调整主业结构,对冗余部门决绝剔除,其改革魄力可见一斑,也必须必要。
能够预见,未来商汤想进一步稳固生成式AI业务优势,引进更多相关领域人才,加大持续性研发投入是大概率事件。
考量在于,提前转型换赛道是否真的能甩开对手?随着新竞争者加入和行业趋势变化,商汤是否也面临新挑战,上述业绩是否会昙花一现、能成为摆脱亏态上岸的终极良方么?
目前,商汤核心优势在于“商汤大装置AIDC+大模型”的深度协同,但这并非其一家优势。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就大模型服务而言,面对可能引发价格竞争的大模型服务提供商,商汤需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就建立“算力大装置”而言,不仅是技术和规模化结合,商汤竞对不仅有AI领域公司,还包括资金更充足的云计算服务商、众多提供私有化部署的算力服务提供商。且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往期竞品目前还未全面入局,整体看上半年的业绩改善,得益于整个商业环境以及商汤在AIDC、大模型上下的血本,但如果随着竞品跟进,上述合作是否持续下去、进而扭转亏损局面,仍是一个未知数。
不算苛求。毕竟生成式AI本身也是一门规模生意,如无法有效覆盖成本,仍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放眼整个AI赛道,可谓起伏波澜、饱尝冷暖。经历了去泡沫化的哑火时间后,如今迎来ChatGPT横空出世卷起的又一波浪潮。只是一旦浪潮褪去,一众从业者又是否能撑起市场的预期,如何避免沦为裸泳者?这也是决绝调向、全力奔赴的商汤科技、徐立需要思考的问题。
治理企业,需要魄力更需要定力。都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又说如烹小鲜、慎之又慎。2024上半年的业绩改善是小试牛刀、还是昙花一现?站在10周岁新起点,商汤科技下一个10年到底怎么走、能开启一个崭新篇章么?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小试牛刀VS昙花一现 商汤科技下一10年如何走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