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空”参会的百度李彦宏,还在忙着搞AI
百度的财报中可以看出转型AI过程中的艰难求索。但在转型AI寻找新增长机遇的同时,百度还要重构传统在线营销这一”主业“。所以,百度的问题不少,”舵手“李彦宏的办法看起来也不多。
文|黄 鹤
搜索巨头百度集团近日披露了一份喜忧参半的年报。
年报显示,百度集团2024年收入下降1%为1331亿元。从2018年至2024年间,百度集团营收处于波动状态,涨幅亦不十分明显。
不过,亮点在于在线营销之外的AI业务方面。财报显示,该部分业务收入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12%。财报电话会上,百度集团管理层表示,2024年百度智能云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近3倍,萝卜出行四季度出行次数增长36%。这些数据的优异表现,源于AI这一百度未来最大增长引擎的助力。
不过,作为国内最早“All in AI”的大厂,百度集团的文心一言虽然是国内第一款AI助手。但目前它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在圈内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至于百度集团“主业”在线营销业务,其在2024年实现同比下降3%为730亿元的收入。对于“主业”表现,百度集团将其归因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占搜索总量22%的AI搜索结果尚未开始变现。
事实上,伴随越来越多AI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人的搜索习惯也被重构。加之纳米搜索、秘塔、KIMI、豆包等产品在提高人效的同时,还在蚕食百度的搜索份额。
所以在电话会上,百度集团亲承“搜索正在向一个集成平台发展,从寻找答案到提供深度分析、完成任务,最终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百度集团交出的这样一份财报,「数智研究社」看出了转型AI过程中的艰难求索。但在转型AI寻找新增长机遇的同时,对需要重构传统的在线营销主业。所以,百度集团的问题似乎不少,而“舵手”李彦宏的办法似乎也不多。
业绩背后
一直以来,百度在AI领域不断投入,但直到2025年初,深度推理模型Deepseek R1和阿里通义Qwen2.5-Max大模型的发布,才扭转了市场的认知。
在Deepseek以较低成本引发热议后,二者又以开源策略挑战OpenAI的闭源模式,有效打破了美国近乎垄断的AI技术。如此一来,摩根大通公开称中国此前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明显低估,两个国家在AI领域的差距没想象中那么大,并呼吁投资者应该关心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
之后,中国资产迎来一轮重估,较低的估值在2025年1月、2月得到初步修正。如小米集团2025年来股价涨幅超过50%,阿里巴巴涨幅超过65%,百度集团港股涨幅也有10%。
不过作为AI领域取得成果,但主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公司,百度集团港股的动态市盈率10.28倍,仍处于估值较低的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百度集团港股每股净资产为98.08港元,现在的股价妥妥不及每股净资产,成为罕见的“破净股”。
仔细分析来看,作为“破净股”,市场也不愿给予更高估值,源于当下百度集团的相关业务,几乎都没有什么想象能力。
从2018年至2024年间的7年时间里,百度在2020年、2022年和2024年的营收增速录得负数,分别负增长了0.3%、0.7%和1.1%。
这些年里,百度其实并没有说“坐以待毙”,事实上也在“折腾”求变,但效果大家都看得出来。本质上讲,百度玩的仍是流量生意,还是得依靠广告、游戏、电商、增值服务这四大盈利模式赚钱,这对于一家“大厂”来说天花板似乎有点低,但百度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
从更能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经营利润指标来看,从2022年一季度至2024年四季度,百度这一指标数额从25.2亿元增至36.4亿元,增幅明显。但其中,因为爱奇艺2023年三季度经营利润达到7.5亿元,导致当季度百度集团经营利润冲高到62.7亿元的历史新高。截至目前,百度的经营利润指标再也没回去过。
回望过去,2015年百度率先打出“All in AI”的旗号,拉开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军人工智能的序幕。十年后的当下,当百度发布2024年财报时,26%的智能云增速与16.5亿次日均大模型调用量看似光鲜,但难掩核心业务萎缩、技术路线摇摆、资本市场信心溃散的深层危机。财报披露后,资本市场快速反应。财报披露当晚,百度美股收跌7.51%。
消息面上看,在最近广为热议的最高规格的座谈会上,百度集团创始人李彦宏“没空”出席。缺谁谁尴尬,尴尬凸显的正是AI时代即将掉队的百度当下的窘境。
AI生态成孤岛
百度AI的核心技术框架以“文心大模型+飞桨+昆仑芯片”为轴心,表面看似形成闭环,实则缺乏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耦合。相较之下,竞品通过差异化路径构建了更完整的生态体系。
阿里云已经以“云+AI+行业”为核心,依托阿里系电商、物流、金融等场景,将AI能力嵌入到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整个2024年,行业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40%。
腾讯云则聚焦社交与内容生态,平台深度整合微信、游戏、广告等业务数据,AI广告推荐系统贡献其全年营收的28%。混元大模型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入口快速迭代用户需求,形成“数据-模型-场景”的正向循环。
至于华为云,则以昇腾芯片+鸿蒙系统为底座,结合5G基站、智能终端等硬件入口构建“端边云”协同的AIoT生态,广泛运用在政务、能源等ToG领域。
反观百度,文心大模型虽在部分NLP基准测试中超越GPT-3.5,但缺乏微信、淘宝等高频场景支撑,实际调用量仅为阿里通义的1/3。飞桨平台宣称开发者超800万,但企业付费率不足5%。而苹果公司签约阿里通义大模型,更是对百度的当头一棒。
事实上,百度AI战略最深刻的矛盾,在于其试图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围墙花园” 逻辑驾驭AI时代的开放生态。
乍看之下文心大模型尽管调用量激增,但9400万MAU的百度文库、6.79亿月活的百度App,本质上仍是封闭流量池内的数据循环。而ChatGPT通过API已经接入全球30万个以上的应用,百度的 “端内AI”策略正在制造新的数据孤岛。
过去这十年,百度在AI领域的尝试,也始终未能解决商业化场景上的可持续性。早期押注DuerOS语音助手因缺乏硬件入口,曾经的小度智能音箱市场占有率不足5%,应用场景单一而最后陷入停滞;Apollo自动驾驶虽技术领先,但“技术供应商”模式与车企利益冲突,2024年其量产份额仅3%,远低于华为HI模式的17%。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市场竞争。
2024年末,国产大模型新锐DeepSeek以开源策略快速崛起,迫使百度在短短数日内连续推出三项防御性举措:接入竞品模型、宣布文心一言全面免费、承诺开源4.5系列大模型。
这种被动应对暴露出两个致命问题:其一,技术领先优势被迅速削弱,文心大模型的市场定价权遭遇挑战。
再者,百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似乎正在“节流”。表面看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1%至234亿元,但这更多源于成本控制而非业务突破。财报显示,2024年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研发费用增速放缓至5%,这种“节流”策略虽能短期美化报表,却可能损害长期竞争力。对比同期字节研发投入增长28%、华为研发强度达23.4%,百度在AI军备竞赛中的后劲令人担忧。
总而言之,当下的百度,既要向资本市场证明AI战略的可行性,又需应对传统业务萎缩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李彦宏在电话会上屡次强调“2025年将迎来AI成果爆发”,却避而不谈智能云能否在低价竞争中维持增速?免费的大模型如何构建商业模式?自动驾驶何时跨越盈亏平衡点等问题。
这份财报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百度尚未找到AI时代的“安卓模式”。智能云的增长难掩核心业务衰退,大模型的流量狂欢缺乏商业闭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更像一场持久战。
在资本市场对AI投资逐渐回归理性的2025年,百度需要向外界展示的不仅是技术参数的增长,更是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与清晰的战略路径。否则,这场十年AI豪赌,或将沦为互联网转型史上又一个悲情注脚。
原文标题 : “没空”参会的百度李彦宏,还在忙着搞AI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10 京东、美团,必有一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