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安卓“MagSafe”终于来了?苹果封锁是磁吸充电普及拦路虎

2025-02-12 16:51
雷科技
关注

配件生态依旧是安卓的大痛点。

2020年,苹果在iPhone 12系列全面焕新,并首次应用了一项新特性——MagSafe。

与其说MagSafe是特性,不如说是苹果配件生态的一把新的抓手,在iPhone机身背面内藏一圈超薄磁铁阵列提供磁力,更便于无线充电器精准吸附。最成功的,莫过于苹果通过MFI授权推动了第三方磁吸充电配件、手机壳、车载充电器等配件,把周边生态做了起来。

fa11180a164da898db769b20eed7f1e.png

(图片来自徕卡)

作为Android手机忠实用户,小雷一直向往苹果的MagSafe磁吸生态。然而安卓阵营的磁吸生态一直没有起风,磁吸设计专利被苹果牢牢把握,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方案,体验和三方配件的配套不完善,号召力也远不如苹果,想要做成生态,还需要手机厂商的通力合作。不久前,@数码闲聊站带来了一些好消息,称有一家手机厂商成功绕过苹果专利,打造一套能够在机内搭载磁吸无线充电方案。

image.png

虽说没有明示是哪家厂商的方案,但这意味着安卓厂商还没放弃发掘磁吸无线充电的可能性。

磕磕绊绊,“安卓MagSafe”终于起风了?

安卓阵营对磁吸无线充电的求索,从苹果发布MagSafe之后就开始了。2022年2月,努比亚发布了Z40 Pro,刨去各种参数不说,最大的创举就是在机身引入了一套磁吸充电技术,支持15W功率,是行业第一款集成磁吸无线充电的量产机型。

更早之前,realme在2021年8月官宣了全球首个安卓磁吸无线充电技术MagDart,带来一系列磁吸套件,并推出支持这一技术的概念机型realme Flash,充电功率可以达到50W以上,只不过这项技术停留在概念里没有量产。

99de0ed9f543226f759eeb1ce185d8d.png

(图片来自努比亚)

在当时,安卓阵营普遍对100W甚至更高的有线充电功率兴趣更大,磁吸无线充电没掀起什么涟漪,甚至无线充电也没有得到普及,另一方面,高能量密度的硅负极电池尚未出现,磁吸无线充电模组会压缩电池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整机续航。

并不是因为磁吸无线充电不好,在小雷看来,安卓阵营搁置磁吸生态的开发,主要还是技术的“生不逢时”,在手机体验普遍不如现在的当时,强行推进磁吸技术,反而会得不偿失。

无线充电本质上就是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接收线圈感受磁场产生电流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手机和无线充电板需要对准,才能做到最高效率的充电,否则就会导致能量损失。

无线充电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对准问题,有了磁吸无线充电,对准线圈这件事也就变成了自动化。

现在,安卓手机的磁吸功能主要通过三方手机壳来实现,也有手机品牌下场推动磁吸配件发展。OPPO去年发布Find X8系列时推出了OPPO Mag磁吸生态,并上市了磁吸小涡轮、卡片磁吸充电宝等配件。另外,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还宣布,OPPO和一加手机的磁吸保护壳规格参数已经对外公布。

9f3737a38464082d32369b079ea0286.png

(图片来自OPPO)

厂商对外公布保护壳参数的好处很直白,就是省去手机壳厂商测量开模的成本,吸引更多三方配件。去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搜索一下都可以发现,Find X8系列和一加13的手机壳选择会比前代产品多了不少。

这只能说解决了安卓手机没有磁吸功能的燃眉之急,而且磁吸功能完全依赖手机壳,摘壳后“一夜回到解放前”。归根到底,安卓手机想要真正创造出磁吸生态,首先还要让手机本身具备磁吸的功能。

@数码闲聊站只是大概地放出信息,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技术细节,只是说成本上会比常规的无线充电更贵。不过这也说明,绕开苹果MagSafe专利之后,安卓阵营的磁吸生态将不再是对MagSafe的“魔改”和“借鉴”,等到统一标准落地,属于安卓的“MagSafe”才有起风的可能。

从“魔改”到自创,安卓磁吸生态太难了

安卓阵营的磁吸充电这几年磕磕绊绊,除了手机内部集成度有限、电池容量普遍不高之外,还有核心技术上的难题。

苹果的MagSafe是私有技术,不对外开源,安卓厂商早期的磁吸无线充电功能,大多都是基于普通无线充电结构的“魔改”,并且复制不到苹果MagSafe技术当中的细节,表面上实现了带磁吸功能的无线充电,但体验都不怎么样,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效率低下、磁吸结构不稳定等。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化设计,也无法形成体系化,早期的安卓磁吸无线充电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WPC无线充电联盟在2023年公布的Qi2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应该是磁吸无线充电标准化的一个转折点,相比第一代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新一代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磁吸设计纳入标准化。不过总体而言,Qi2的充电功率太低,安卓厂商普遍不感冒,最大的作用可能还是推动了更多配件厂商生产带磁吸功能的配件。

也就是说,安卓阵营还得折腾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磁吸方案,从适配和规范化的角度来看,可能又是一次“从0开始”。

而线上用户对机身自带磁吸无线充电功能的态度相对积极,认为既然是厂家能够给到的功能都应该“多多益善”,而且高端的旗舰手机很需要这些独特的卖点支撑,前提是“价格”合理,且不牺牲其它体验。在这场“要与不要”的争论当中,前者占据了多数。

反对的网友给出了合理的回应,磁吸无线充电模块必定会占用机内空间,影响电池容量。相比于便捷的扩展设计,他们更倾向于更大的电池、更好的散热性能。

image.png

(图片来自微博)

也有的网友表示,无线充电是低频次功能,充电慢且容易发烫,不如转换成更大的电池容量,提升整机续航。他也对磁吸的便利性表示了认可,认为充电宝和手机吸在一起,拿着很方便,实在有需要可以买磁吸手机壳。另外,也有网友表达了对“安卓版MagSafe”担忧,担心新方案和之前的磁吸配件不通用,又要重新购买配件。

部分“激进派”直接放话:想要MagSafe的体验,不如直接去买iPhone。

无线充电和磁吸无线充电本身还是看个人的充电习惯与使用场景,小雷身边就有几位钟情无线充电的朋友,在他们看来,充电功率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放下就能够充电,而不是将时间花在充电接口的“精准对接”之上。

如果可以的话,小雷自然想对“安卓版MagSafe”全单照收,甚至买了磁吸手机壳、充电宝、车载手机支架等,已经习惯了磁吸的体验。然而MagSafe的体验是基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体系得来,安卓阵营“群雄割据”,何时能在磁吸方案上达成一致,还是要画个问号。

吃上磁吸无线充电,安卓静候起飞时机

目前来看,只有一家安卓厂商实现了自主磁吸无线充电方案,未来究竟是多家厂商的私有方案并行发展,还是一个方案覆盖全安卓阵营,小雷也说不准,只能期待“安卓版MagSafe”能够像互传联盟一样形成统一的规范。

可能并非大家不喜欢无线充电,而是每当更换一个手机品牌,先前购买的无线充电配件无法激活快充,又要重新买,况且这些无线充电配件还不便宜,一个官方充电座动辄200-300元,方便是方便,却给用户增加了一个门槛。

一家厂商的自主磁吸方案其实无法对行业形成影响力,只能说绕开苹果MagSafe专利另起炉灶,仅仅只是另一个开始。或许,在“果化”浪潮的影响下,安卓厂商也会希望将磁吸生态做成长板,以此媲美iPhone的体验。

image.png

(图片来自vivo)

当然,在小雷看来,磁吸无线充电可能只是手机无孔化的一个脚步,从魅族Zero到苹果MagSafe,手机厂商都在探索无孔手机的可能性。2024年,苹果披露了一项名为“与电子设备通信的附件设备”的专利申请,主要内容就是探索MagSafe技术在数据方面的潜在应用,MagSafe不仅能充电,也能做到设备间的数据交互。

但要说这些还太早,有线传输和充电至少在未来几年都会是效率最高的形式,无线充电的普及之路还在慢慢走,磁吸无线充电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更是后话。

       原文标题 : 安卓“MagSafe”终于来了?苹果封锁是磁吸充电普及拦路虎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