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独立,小米“烂尾”?
2016年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一篇题为《“中国苹果”小米昙花一现的童话》的报道:2015年小米市值450亿美元的巅峰,仅仅不过一年时间,到2016年,只剩下了一个零头。当时小米销量直线下降,进入手机行业从业者最害怕的见到“死亡通道”,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售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
不过,之后小米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凭借红米系列在印度等低端市场的刷量,实现了所谓的“逆转”。然而,如今再看,这次所谓“逆转”,更恰当的说法或许应该是“回光返照”,2019年开年,另一个危机接踵而至。
2019年1月8日这一天,截至收盘,小米股价下跌7.5%,报11.1港元,创上市以来新低,自去年7月9日港交所上市至今,小米市值便开始了跌跌不休,目前已跌去了34.7%。而近几日股价波动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当日的“功臣”红米。起因便是几天前雷军和小米官宣拆分品牌、独立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的红米。
当雷军高喊着口号要让小米主品牌向高端旗舰冲击,切割红米看似最理所应当的决策,然而,不论舆论还是资本市场,都对小米此举并不看好,全因红米未必是小米能甩得下的包袱。
战略混乱:拆分红米究竟是自断后路还是三心二意?
红米和小米原就是两条路线,如此次雷军所言,拆分后的红米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可以“各自按不同的方向发展”。直观来看,拆分似乎顺理成章。
不过,深入分析一下,想要复制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成功,简单把红米切割出去,却未必具备前提条件。因为红米最初走销量所借助的正是小米的品牌优势,小米这些年难以摘除的性价比标签也来源于红米。这种融合度过深的双向作用,导致拆分的正面效应大大削弱。
此外,如果说红米尚且能不再借助小米的品牌,去继续坚持走性价比的道路,但所留下的小米,却还没有成为中高端手机市场的代表。换句话说,若是小米有能够在中高端层面立足的一两款旗舰手机作为支撑,双品牌效应才会被放大,但现实是,小米只不过留下了自己产品系中的中高端,而不是市场认可的中高端。这明显的例证就是,小米CFO周受资此前曾表示,小米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机销量已占比31%,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行业对手,恐怕都不会认可区区2000元以上就算高端的说法。
小米本次拆分事件最终会面临什么结果,早已有前车之鉴。当初魅蓝走独立运营的路线,也是从融合已深的业务体系中分离,后来魅族连续冲击中高端败北,魅蓝现在甚至不复当年销量拉升的重任。小米这次拆分的思路、逻辑、出发点几乎完全复制魅族魅蓝的路线,结果可想而知。
二则,小米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径,拆分之后,冲击中高端的难度高一级不说,贸然拆分的最大风险是自断退路,因为一旦冲击中高端失败,已经抛弃性价比这条退路的小米难免孤立无援。
或许是因为雷军等高层也有同样的顾虑,小米宣布红米独立的同时,迫不及待地以新系列小米Play下探偏低端市场。但此举一出,却更显得有些三心二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就是小米其实根本没想好到底怎么做,战略布局和战术打法互相矛盾。可以预期,还有更大的坑等在他们未来的路上。
贪多嚼不烂,小米最大的敌人是小米
小米Play的推出,说明小米已经乱成一锅粥的产品线,将更加杂乱,但这无疑和雷军宣扬的商业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延续了小米喜欢多重下注的作风,比如去年上市时在招股书中,雷军便将小米模式总结为“铁人三项”,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简单来讲,就是线上、线下、O2O,海陆空一样都不落。
从2017年小米走出低谷,雷军在这一新商业模式的构架下进一步大规模铺开。根据小米给出的数据,距今小米已经投资了200多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生产智能硬件。而与此同时,在手机业务上,小米一面扩张线下渠道,一面多次试图以机海战术寻找突破口。
纵观全局,小米产品在多而不在精,在全而不在点。小米的生态企业布局已经诟病颇多,贪多嚼不烂。而在中高端手机竞技场中,目前这种打法无疑也最不利于品牌效应往上转移,原因是精品缺失。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4 拼多多,病入骨髓
-
10 云厂商双十一,无新可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