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东软,硬了?

2024-04-22 17:55
财银社
关注

出品 | 财银社

文章 | 五七

编辑 | 翠花

2024年1月末,东软集团发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2亿元到0.86亿元,将实现转亏为盈。

在经历了上市27年的首次亏损的2022年后,2023年,东软再次实现了营收正增长,作为中国最早上市的软件企业,东软集团在资本市场颇受关注,也曾在疫情期间因“成都核酸码崩溃”风波被推至舆论风口。

如今的扭亏为盈,能否让东软重振雄风?

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前身是东北大学校办企业的东软集团,1996年登陆上交所主板,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业务涉及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等众多领域。如今的东软,市值近百亿。

东软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是毕业于东北大学的高材生,东软集团还获得日资入股。截至2022年末,大连东软控股公司以14.23%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一大股东;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自然人杨光、阿尔派株式会社分别持股7.10%、6.43%、2.87%、1.63%。

而这其中日本股东阿尔派也为东软的起家带来了至关重要的资源,来自日本的订单纷至沓来,把东软带上了国际外包的道路。

曾经的国人都觉得日本的外包生意不好做,要求多,爱抠细节。但东软却如鱼得水, 日企外包业务一度占到东软外包收入的80%。在当年的日本商界有两张中国名片,一个是海尔的张瑞敏,一个是东软的刘积仁。

自成立以来,东软除了在软件业务上深耕细作外,也不忘向平行领域进军,近年来分别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等众多领域,并成立了东软医疗、熙康、望海、东软睿驰、融盛财险等多家公司。

按照东软的想法,多种业务齐头并进的方式也能使其在业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但从2022年年报来看,其非主营业务的经营状况堪忧,东软集团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企业互联及其他、智慧城市和智能汽车互联四大主营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82亿、35.80亿、16.63亿、22.39亿,毛利率同比增减分别为-6.85%、-5.82%、-5.00%、-5.83%。

从以上可以看出,四大业务的毛利率与上一年相比均呈现下降状态,而医疗健康的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为-6.85%。

对于出现亏损情况,东软集团主要归咎于外部因素影响,导致项目交付验收、项目回款等方面遭受了较大冲击,才使得全年业绩未能完成年初计划。

但数据证明,尽管东软集团2023年的财报数据已经回归正向增长,但增长情况却不算乐观。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2.56%、4.71%,很显然,东软陷入了业绩增长缓慢的困境中,难以支撑该公司的长远发展。

虽然东软集团涉及项目多,却曾深陷盈利难的困境。2022年,上市27年的东软集团首次出现亏损,金额高达3.43亿元。而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东软集团的业绩增速也并不算乐观。

2022年9月的一天,成都的一个核酸检测点贴出一张打印纸,上面黑体加粗地写着:今日使用东软软件,如遇速度慢请谅解。这段话似乎并不能消解成都人民的不满,文末的三个感叹号,算是最后的倔强。

成都之前,西安也出现了健康码崩溃的情况,但当时的炮火没有集中在东软身上。这种事也确实很难捋清楚,这种项目往往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供应商,到底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都不好说。

东软说是网络问题,但运营商马上出来辟谣,说网络非常稳定。一直不算高调的东软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东软一直替自己辩解,但成都人民怕是已经把这笔账记在了东软头上了。

作为一家存在了30多年的企业,东软身上其实有很多的标签,比如A股第一家软件企业,但也经常被质疑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行业熟知的产品。

或许是被没有核心技术说烦了,刘积仁很早就提出了“超越技术”,要营造一个能达到共赢的“生态系统”。但历史的车轮似乎并没有按照这个轨道前进。

从根本上看,系统问题频出的最大原因在于研发投入过低,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东软集团全年研发费用为9.21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24%,较上年增加0.48亿元,增幅为5.50%。虽然东软集团研发投入不低,但与中国软件、科大讯飞等其他软件公司相比,其研发费用却明显偏低。

据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东软集团研发费用3.38亿元,占销售额的比重接近10%;而中国软件研发费用9.72亿元,占销售额比重高达27%;科大讯飞研发费用14.39亿元,占营业额比重高达17.9%。

不过,东软集团正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似乎有意弥补劣势。

东软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15.4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35亿元。细分至公司不同部门的成本,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出现了不同比例的增长,分别为1.36%、4.89%、9.19%,可以看出其研发费用的增长最多。

此外,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登记软件著作权136件,新申请专利75件,授权专利7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6件,主要分布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

刘积仁说过,东软的目标不是微软,而是IBM。因为IBM没有自己的软件品牌,但不影响他们在IT服务市场的强大。不过,无论是微软还是IBM,东软都相距甚远。

以最简单粗暴的市值来看,IBM如今依然是高达1100多亿元美元的巨头,而东软还维持在1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从长期发展来说,东软需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作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东软需要好好考虑怎么转型的问题了。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传统行业的界限正在被打破,而在这种趋势下,东软需要不断创新、深耕细分市场。这需要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长期布局和投资。只有这样,东软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并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THE END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

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原文标题 : 东软,硬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通信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