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寻梦”环游记
像是一种隐喻,黄峥创立寻梦公司,穿过丛林,在农产品领域去找寻拼的奥义。而如今,黄峥卸下一身重担,重回起点,不低头,往前看,开始了新的寻梦之旅。
此去寻梦,仰望繁星,黄峥终究是像个侠客般离开了拼多多,回到了原点,重新向前走……
浙大学霸、段永平门徒、80后富豪、新电商领军人是他的标签。另一边,低调、谦逊、理性、务实是他展示给外界的品质和性格。
黄峥已经很久没有公开露面了。
在网络上搜索他的照片,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那张在某论坛上,发表观点的年轻人黄峥的照片。但这并不妨碍公众尤其是电商爱好者对他和拼多多的长期关注。
一些消费者捧拼多多为神,因为足够便宜;有人誓死不用,认为其质量差。而供应商觉得,这是绝佳的平台,因为出货量能说明一切,但“仅退款”又让不少商家望而却步。
争议和荣光背后,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拼多多的用户数和市值屡创新高,甚至超越了阿里巴巴,走进了“拼时代”。
作为“电商鲶鱼”“搅局者”,曾经有人这样评论黄峥:“用‘平常心’回归原点思考,然后选择正确的事情,再用‘本分主义’,把事情做正确”。
的确,黄峥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与媒体对话时,常说的两个字就是“本分”。某种程度上,“本分”就是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和稳健主义的践行。不同于上一代企业家,黄峥不热衷于励志的人生故事,他对于拼多多的成功,表现出一种冷静的审视态度。
而到达顶点时,黄峥选择下山,重新攀登,似乎有点“大闹一场,悄然离去”的意味。
人生高处的风景究竟如何?十年如梦似幻,没人说得透。
往远处追溯,黄峥在争议中让拼多多穿越荆棘丛林,登峰造极;往近些回忆,拼多多和黄峥像两个平行世界奇妙耦合的整体,然后又回到各自的时空。这个出身浙江的青年,以另类的方式书写了人生剧本。
于拼多多而言,他曾说:“我也常常感觉不可思议”。
可更不可思议的是时代的变化。
也许,此刻再看黄峥如何独自寻找下一座山峰,能有不一样的启悟。
二十年一遇的机会
当我们谈论黄峥和拼多多的时候,实际上谈论的是某种“不合时宜”的成功,带有戏剧性。
黄峥很少面对媒体,即使面对媒体,说的也是一些不咸不淡的话,很少有哪些话能引起舆论讨论的欲望,完全不像那些自带流量的商界大咖。人们关注他,更多因为他是拼多多的创始人。
1980年,黄峥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一家工厂工作,学历都不高,但黄峥是个标准的学霸,12岁进入杭州外国语学校,后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主修计算机专业,进入这个班级就意味着智商超群。
黄峥的中学和大学总体来说是幸运而充实的。优秀的本质一直推着他在学科上刻苦钻研,但也有些遗憾,那就是黄峥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这件事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失去了很多逆反、捣蛋、享受青春的时光,这是他在很多年后才慢慢悟到的。
缘分这事情说来奇妙。
2001年的一天下午,黄峥下课回寝室发现有陌生人在MSN上找他,自称是网易创始人丁磊,需要请教一个技术问题。彼时,成立4年的网易已在纳斯达克上市。
丁磊有个技术问题弄不明白,在网上偶然找到了黄峥的一篇文章,因此向他请教。问题完美解决后,丁磊将黄峥引荐给了段永平,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不一样。黄峥入了段永平的法眼,正式成为段永平的第四个徒弟那是后话了。
2004年当他准备毕业时,有两种选择:可以进入当时的大公司微软,或者小公司谷歌。令同学们感到吃惊的是,黄峥选择了后者。
没有选择留在微软,是因为黄峥对比后,觉得在微软能一眼看到自己十年后什么样,其次是因为前辈段永平告诉他说:“相比之下,谷歌是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公司,对你未来创业有好处,值得去看看。”
所以,研究生毕业,黄峥便直接去了谷歌做码农、产品经理。
进入谷歌的三年里,黄峥目睹了谷歌的爆发式增长过程。而相比“财务自由”让黄峥收获更大的是认知上的丰富。
当时,谷歌非常看重意识形态,鼓励基层创新。谷歌的“不作恶”文化深入到了基因,把使命、价值观放在了利润之前,而利润只是随着做正确的事带来的副产品。因此,谷歌的大部分收购很成功。
还有一点,后来回忆时黄峥说,在谷歌同事的身上,也看到一夜暴富带来的副作用。
突然之间有了很多钱,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寻找新的乐趣和事业,但那些东西他们不擅长也未必喜欢。
这多少影响了黄峥的金钱观。在上市公司的高管里,他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他不买车、不买房、不招助理,偶尔还背个双肩包坐地铁去公司上班,看起来和普通程序员没什么两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程序员的形象低调到模糊不清。
而黄峥是在离开谷歌几年以后,才深刻地意识到有机会在那样一个时间点进那样一家公司是多么难得。“从概率上来说,人一生能碰上一次也算是很幸运的了,至少也是十年二十年一遇的机会。”
就是这段经历,让黄峥快速开悟了。
上桌,去拼
中国的互联网商业生态发展就像一张桌子。
一旦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潜力不断被激发,自然会有人挤破脑袋想上桌来分一杯羹,以各种方式,比如模仿、复制。
但黄峥有自己的想法。
2006年黄峥回国工作,恰逢段永平花62万美元取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顺手带上了初入江湖的弟子黄峥。
有人好奇这顿饭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巴菲特告诉了他啥秘诀?黄峥说,巴菲特讲的东西很简单,连他妈妈都能听懂,但“这顿饭最大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本分’,也就是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饭局散场,看不见的命运齿轮开始悄无声息地加速转动。
备受国人关注的天价午餐后,不到一年,黄峥就对谷歌公司的生活感到了厌烦,在那里他必须将一些琐碎事项向创始人做汇报。最后一次工作是前往总部对改变搜索结果中显示汉字字体颜色和大小的决定权申请签字,之后他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2007年,黄峥决定回国创业。与此同时,步步高集团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商平台的摸索尝试。惜才的段永平毫不犹豫地将步步高的一块电商业务分给了黄峥,助力其创业。
很快,黄峥创办了B2C电商网站欧酷卖电子产品。当时只有段永平投资了他,其他品牌都不愿意和这个小公司合作。
凭着资源积累,欧酷年营业额做到了几亿元。初期,黄峥见过刘强东两次,详谈之后,他觉得当时国内电商品牌繁多,为了日后避免与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陷入消耗战,得做点什么。
于是,黄峥果断出售了欧酷网,率领核心团队成立了电商服务公司乐其,寓意“乐在其中”。
那时,黄峥定下的方向是只做国外客户的代运营。得益于在欧酷积累的经验,新公司发展十分顺利。三年过后,乐其年利润超过千万元。
有个插曲是,在乐其拓展业务的时候,有品牌商负责人索贿,黄峥死活没有同意,营业额一下损失60%。“刚创业,如果做了这件事,就没法规模化了。”黄峥说,“诚信在国内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家讲诚信的公司经营时间越长,壁垒就越高”。
当时的代运营更多是复制、粘贴,对黄峥来说,实在不够“性感”。他想找点乐子,毕竟自己的好友丁磊就是依靠游戏将网易从破产边缘拉回到每年资本回报率超20%的发展巅峰。很快,他分出一支小团队,创立了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做游戏,看看游戏生意里的门道。
为什么会去做电商代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黄峥的回答是:“因为我还没有进化到可以做完全不赚钱的事。未来我希望可以做不赚钱的科研,但做商业不去赚钱,我觉得是不道德的,应该按照商业的逻辑去做一个本分的商人。”
从一开始游戏代理,到开发网游、手游,很快盈利超过了乐其。不管如何,这一次的游戏业务,看起来似乎非常“性感”。
但此时,黄峥的身体出了点问题。
2013年,黄峥因突发中耳炎,在家休息了将近一年。难得“悠闲”的他开始认真思考人生方向,是继续创业还是做投资?“我才33岁,做投资似乎有点儿早,骨子里有一些野心,隐约觉得当前的机会有可能让自己做出一个成就感更强的事。”黄峥回忆道。
那段时间一直往返医院,他觉得看病的过程“太痛苦”,便考虑创办一家医院。不过,在调研之后,他发现“医院好,远不如吃得好靠谱”。与此同时,微信开始出现大量微商,规模相当可观。黄峥发现,微商乱象丛生,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商业模式。
于是,他打算创办一家大型社交电商公司。当黄峥把这一想法告知段永平后,段永平毫不犹豫地出资为其背书,因为他相信黄峥的能力,更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次,黄峥从电商、游戏、社交的一侧,隐约看到了电商+社交+消费体验的另一种可能。
年底开完年会,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大过年的,看看春晚,给自己来点情绪价值放松一下。
就是这次放松,让他彻底推开了一扇门。
当时,微信和春晚走到了一起:2015年春晚,全国人民一共摇了110亿次手机,微信用户数上了一个台阶,微信钱包里也有了点零钱。这里头完全可以搞点事情出来。
9个月后,黄峥回到乐其给员工开会,现场他很兴奋。
拼好货的逻辑并不复杂,在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上发布拼团信息让大家转发,通过社交裂变吸引足够多的人下单,然后再拿着这些订单去和水果的渠道商谈价格。
这也是后来“砍一刀”的底层逻辑,即使被微信封了上千次,依然十分管用。
点子抛出,员工觉得不可思议,他毅然决定正式上桌,去拼,创立新平台“拼好货”。
2015年5月,黄峥把招商负责人紧急调过来专门做拼好货运营。黄峥告诉他,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黄峥考虑的是,从那次春晚来看,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变了,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容易,谁能利用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触发传播,谁就能开辟新世界。
最终他想到了社交+电商+拼团的方式,拼好货告诉你有一款性价比高、好吃的水果,如果你凑满3个人或者5个人,就能买下它。
消费,是生活的刻度之一。“消费者重新夺回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把部分利润让渡给消费者,相当于从消费者那里买广告,这种模式有先天优势。”
拼好货30%的成本优势来自消费者做了一些事情,帮助拼好货节省了成本。以前缺乏沟通场景,现在就构建了沟通场景,不仅能吸引新用户,还能激发老用户的消费。
正式上线后,后台运转能力得到加强,拼好货开始飞速发展。不过,黄峥还是低估了社交的力量。
才运营了两个月,借助一次荔枝团购,日订单突破了20万,直接把羸弱的供应链给击垮。黄峥带着乐其的大批同事下到嘉兴仓库,也没能阻止荔枝坏掉。
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黄峥和团队累瘫在仓库,一边吃盒饭一边总结,很多人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黄峥倒是一脸淡定,告诉大家:“我们的模式对了!”
数月后,拼好货用户数突破千万。
在拼好货快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9月,由黄峥的游戏公司孵化出来的同样是“拼”字辈的“拼多多”正式上线,虽然同为拼单模式,但它与拼好货有本质区别:拼多多采取供应商入驻、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家电商平台;拼好货则属于自营,自建供应链。
黄峥擦着汗走出拼好货的仓库,走向新的战场,国内电商格局就此开始改写。
欢迎来到性价比时代
如果说早期的拼好货是聚焦水果赛道团购的社交电商平台,那么拼多多便是一家综合性社交电商平台。
最初,黄峥推出拼团的形式,挖掘社交场景的私域流量,当微信上从不联系你的人,突然请你帮砍一刀时,你就知道这个模式有多可怕了。
拼多多上线后,在初期没有做广告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微信用户裂变,上线一年日订单就超过百万,月GMV超过10亿。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拼多多能成功,在于抓住了消费降级人群”。黄峥并不认同“消费降级”的说法,在他看来,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们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跟消费能力没关系。
这种消费心理的多面性,黄峥最初是从他妈妈身上得到启发的。母亲不缺钱,出去买菜、纸巾,还是会在乎一两块的差异,但她同时也愿意买高配的新款苹果手机。
这是黄峥创立拼多多的出发点:不论有钱还是没钱,实惠就是一个普适性需求。
后来,黄峥思考过,拼多多的定位究竟是什么?低价只是拼多多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感觉。拼多多的使命就是多实惠多乐趣,让消费者买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更快乐。因此,“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五环内的人群理解不了”。
创业初期,黄峥还没有那么足的底气,自谦说“团队和阿里差了20年”,但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情况下,也许有机会做出不一样的阿里。
而现在,拼多多已经一跃成为巨头。五环内的人也逐渐成为拼多多的用户,逼得阿里、京东头也不回地冲进同一片战场。
细看拼多多所创新的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开市客+迪斯尼结合体:供应端,C2M极致压缩供应链条,省去中间环节;消费端,人以群分,边逛边买、社交拼单的购物方式;
2、颗粒度运营。首页展示商品流,少SKU、高订单、短爆发,工厂更注重库存深度,集中资源打造“爆款”;
3、货找人,更懂人。分布式AI,利用商品流模式,将分散需求用社交拼单连接。海量的“分布式”智脑,将根据各个消费群体的喜好,提供更适合的商品;
4、柔性供应链。平台数据赋能工厂,提升库存周转率。数据指导供应商提供更懂消费者的“爆款”商品,提前调整产能。
有投资人曾分析:“拼多多构建了新的零售渠道,连接了增量流量和增量供应链。”
增量流量不仅是指下沉人群,也指增量的消费决策回路:购物效率固然重要,心理因素同样重要,包括谈资、攀比、身份感、从众、互惠,而社交流量能够更好地还原这些多元场景。
增量供应链则是指,在消费品类裂化、消费品牌分众的趋势下,一批具有局部供应链优势,但缺乏大额市场预算的腰部厂商,由于拼多多采用了类开市客的流量分配逻辑,因此厂商能获得数倍于之前的订单量,在各个环节获取规模效应,从中降低的成本由厂商、消费者和平台分享,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性价比。
黄峥曾经表态,比起商家,拼多多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而比态度更重要的是,“苛刻”条款帮助拼多多找到了在无限竞争中活下来的最强供应链。
而再看国内电商市场,拼多多到底是什么呢?
黄峥很平淡地道:“拼多多将成为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新空间’。空间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有机结合,用户可以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理想的商品,更在过程中收获快乐。”
过程快乐,是黄峥最大的“禅”。
反其道行之
一个很残酷的真相:成功与能力和努力关系不大。
成功不靠努力,那靠什么?
黄峥的答案是:看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拼多多最大的创新,一定是在对“人”的审视和理解上。
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以往电商企业运营方式,可以发现,用户在商业语境中更多是被数字化的,他们可能是点击量、流量,也可能是GMV,但没有太多人关注过他们更深层次的行为与需求。
从前端的表现来看,拼多多在打法上令用户成了一个又一个信息的流转节点,也创造出了全新的流量打法,通过拼团的形式,迅速形成一个全新的庞然大物。但这背后的认知逻辑完全不同,可以说,这更加来自对用户社交行为和购物需求的理解,拼多多对“人”的理解更加深刻且多元。
一句话概括,拼多多的崛起,有一个反向逻辑的商业模式,三个大的产业背景与机遇,很幸运的是,它都抓住了。
黄峥曾在自己的公众号中透露过他对拼多多的原始设想,文章名为《把资本主义倒过来》,主题关于保险和复利。
黄峥写道,保险是资本主义的极致创造,抗风险能力弱的普通人掏钱向抗风险能力强的富人购买抗风险资源,同时,富人把钱持续复利,整个结构导致了财富从穷人到富人的持续转移。
而黄峥希望把资本主义可以倒过来,就是想创造一种反向保险产品,让普通人去给富人出售抗风险能力,并从中获利。
他举例称,1000个人找到服装厂,愿意10%的定金集体采购1 000件羽绒服,而服装厂也会很愿意给出30%的折扣,因为这里面最稀缺的就是消费的确定性,只要订单顺利下定,成本怎么也能从产业链中挤一挤。
这套方案的底层逻辑是,服装厂通过让利去向消费者购买一个名为“你会顺利接受产品并付款”的保险。在这个关系里,代表富人的服装厂为了做确定性的生意,愿意将部分财富分给购买者,也就是普通人,这样就达成了倒过来。
他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步伐却没有就此搁置。
在电商圈,以前花钱买广告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现在属于拼多多的规则是谁定价最低,谁就锁定最多的消费对象,加码配给最好的流量。
实际上,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拼多多也一直在不断找方向,试着让这套反向逻辑能够在大时代下常看常新,始终拥有内核。
比如,在拼多多2019—2020年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孕育了新消费主义,这时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而拼多多用百亿补贴压准了用户期待物美价廉的小心思,京东甚至照搬了百亿补贴模式进入生态。
“我分析过,整个电商市场,今天成功的形式明天未必成功,但人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会进一步被放大。第二,老一辈总是要老的,年轻一代或者我们逐渐步入中年的这部分人总会走到那一步,所以我该做的事情就是以平常心守住本分。”
“团形式”优势肉眼可见,拼多多从电商红海中厮杀而出,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2018年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可黄峥没有出现在美国敲钟现场。
理科程序员出身的他觉得上市没什么大不了的,拼多多就是多了一个股票代码,市值也是一串数字。“我头上顶了一个市值,难道人就变了吗?其实什么也没有变。”
有段时间,眼看要成为首富了,黄峥却焦虑不已,宣布卸任CEO,同时主动将股份从43.3%降低至29.4%,捐出的部分大概值1 095亿元。
这笔钱,有的分给团队,完善合伙人制度;有的划给天使投资人,有的拿来成立慈善基金。
一顿操作,个人财富排名总算是降下来了。
而且,拼多多上市时,有权行使提价20%的权利,但黄峥坚持定价在19美元。
黄峥说:“有钱大家赚,现在要把每一份利都吃光,也不太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了。”
那么,可以将黄峥定义为实业家吗?
按照通常标准,在他的经商历程中,并没有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或在工厂里敲敲打打的草莽经历。只是,拼多多的调子起得比较高。
但黄峥从来不去辩解:“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们踏踏实实做事就行。”
此去“寻梦”,仰望“繁星”
除了早年被卖掉,泯然众人的欧酷网,黄峥创业至今,几乎所有核心公司都还在良性运转,仍能保持战略定力。在电商、游戏、跨境电商等当年既定的赛道里奔跑。
这就很难用“运气”两个字简单概括了。
过去的10年,黄峥很少主动发声,也鲜见出席公开活动,而在同时代的互联网大佬中,不管愿不愿意,周鸿祎频繁露脸,出现在每一个感兴趣的场合;雷军成为顶流,发布会就是他的秀场。
相比之下,黄峥显得不合群。
新的时代,大家的情绪是共通的。这个时候,拼多多还是那个拼多多,但黄峥的人生已经有了一些新变化。
曾经,黄峥读完罗素的《幸福之路》,他在自己的公众号总结了几点:一是要有勇气去面对尝试,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导自己的行动;二是要将对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兴趣;三是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学会放弃。
除了拼多多,黄峥最希望在未来能转型成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像富兰克林在40岁后离开商海,参与科研,他觉得非营利性的全心全意的搞科研对社会贡献会更大。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DNA,也习惯在自己舒服的生态位上发展,放大优势。
但黄峥不一样。从辞职前的一系列反应看来,黄峥想做科学家,减持资本,不做CEO,直到卸任,是一个循序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出现的变故。
他是连续创业者,喜欢挑战的人怎么会愿意在舒适区里躺平。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他从创立拼好货开始,似乎就在努力找寻自己心中大梦的每一块拼图。如今,梦有了具体的画面,他也该抽身出来去寻梦了。
“如果要确保拼多多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黄峥这样说道。
2021年3月,刚过不惑之年的黄峥宣布卸任拼多多董事长。当天晚间,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卸任后的黄峥,要做什么?
黄峥彻底将拼多多交给了老战友陈磊。钱不要,权也不要,抽离出以效率和规模为主导的商业竞争,最大可能地关心粮食和蔬菜。由黄峥及拼多多团队发起并捐赠成立的繁星公益基金会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设立科学基金。
早在2020年7月,40岁的黄峥以致全员信的方式,宣布卸任拼多多CEO。他在致股东信中举例展望了自己辞任董事长后将长期致力的科研领域。繁星科学基金的首批项目恰好包括了计算与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前沿探索。
这个慈善基金取名为“繁星”,灵感或许来自一个夏夜,黄峥步行之时,仰头看到夜空里的漫天繁星,忽然想起梵高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但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黄峥的前沿探索,正在为拼多多构建更多的梦想。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拼多多对农业的探索不断向源头追溯,与国内外多个顶级科研机构和院士专家等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在科学种植、农业物联网、无人温室、智慧农业等领域持续投入,希望助力农业升级。
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也好像更快乐了。
黄峥的终极追求必然不是商业本身。多数商人会认可“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而黄峥身为商人,却在时刻对这个身份思辨。
商人只是他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的一个过程。因此不难理解,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拥有那么多财富,而想把钱捐给艺术行业。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峥希望未来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
在读书期间,他曾在顶级期刊上联合发表了多篇关于Data Mining的论文——显然,科学也是另一种极致的艺术。
在互联网世界中,我们见过了杀伐果决与左右逢源并存的管理者,也见过慷慨激昂、吃苦耐劳的梦想家,但不是所有企业家的形象都需要丰满和充满魅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借用自己的势能,如何认识和改变这个时代,如何给众人启发,才是这个创业时代的Legacy。
前有丁磊养猪,后有黄峥种菜。丁磊在践行商业,黄峥在种出未来。
美团王兴曾在朋友圈中写道,“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
现在看来,这场战争随着黄峥的隐退已经提前结束。
END
来源:商界杂志(ID:shangjiezz)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原文标题 : 黄峥:“寻梦”环游记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