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时代:百度们亟需“深度求索”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眼看着梁文峰被捧上中国AI神坛,科技巨头们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
就像大刘笔下的《三体》中,当三百年后的人类太空舰队,面对水滴探测器时是五味杂陈的。
当科技大佬们纷纷断言,没有人能超过OpenAI,于是DeepSeeK横空出世,一众巨头面面相觑,慌不择路。也一如那句“三体名言”: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类啊,总是要为刻在DNA里的傲慢与偏见买单。
AI道路上,大厂们“深度求索”
这些天,看着媒体上热议幻方量化、梁文峰以及DeepSeek,我其实一直在想一个问题:DeepSeek这么牛,百度为代表的BAT巨头们,科大讯飞为代表的AI独角兽们怎么办?
不讲武德的DeepSeek,扒了皮衣老黄的底裤,也同样扒了一众国内同行的底裤……
“中国会不会再出一个OpenAI?我的答案是基本不会了”。面对镜头,AI“领袖”李彦宏信誓旦旦。
就连在百度Create 2024大会上,他也始终坚称:“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大佬讲话,总是一语中的,总是胸怀长远,总是高瞻远瞩。
也许当时李彦宏没能想到,自己在《时代》周刊发布的全球百大AI人物里与黄仁勋、奥特曼并列之外,也同样并列在被DeepSeek“暴击”的名单里。
皮衣老黄身价一夜缩水208亿美刀,OpenAI估值崩塌,作为行业领袖的Robin哪能想到,AI的泡沫没有来,危机倒是先来了。
当然我们不能“马后炮”地说,经验主义一定都是错的,但也许很多身处高位的大佬们或许真的忘了,科技行业,很冷酷也很残酷,颠覆往往就在一夜之间发生。
DeepSeek鹤立鸡群之后,中国AI行业里,那么多的大模型,投入动辄百亿千亿,一夜之间似乎全打了水漂。百度、讯飞们,每年烧那么多钱投入大模型,还能不能收回成本也成了问题。
梁文峰和他的团队,用赤裸裸的现实给巨头们上了一课:做大模型,用不着上千亿地烧钱,也用不着费尽心力,顶着老美的显卡制裁,挖空心思地搞什么“万卡集群”。
Deep seek的成功在于,用一种小而美的“精巧”路线,突破了算力封锁,超越了Chat GPT“性能-成本-速度”的不可能三角。
尤其是成本上,优势明显。
DeepSeek-V3模型的训练成本为557.6万美元,相对应的OpenAI的GPT-4o模型的训练成本为1亿美元。也就是说,训练成本上,DeepSeek不到Chat GPT的6%。
这意味着一件事儿,在搞AI上,大厂的资金实力不再成为绝对的护城河。至少在通用模型这个赛道,行业里小玩家们拿到入场券的门槛,没那么高了。
DeepSeek又是个开源项目,说白了就是梁文峰和他的天才团队给所有人“做了一道例题”,接下来,只要按照正确的“解题思路”,就会有无数个版本的DeepSeek涌现。
到这个阶段,AI大模型赛道就不是拼烧钱了,而是拼创新、创意,拼“精巧”的团队战斗力。
这一点,正是巨头们的短板。
科技发展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多颠覆性的创新都不是由成熟的巨头公司完成的,而是由不起眼的“车库里的公司”创造出来的。比如,乔布斯创立苹果,张一鸣创立字节。再比如曾经寂寂无闻,如今家喻户晓的DeepSeek。
为什么大厂没能诞生出“DeepSeek”,反倒让搞量化交易的金融企业搞了出来?
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是当年移动互联网崛起时,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是传统企业搞出来淘宝,为不是三大运营商搞出来微信一样。
答案其实很简单,没那个土壤。
1.同样是搞AI大模型,出发点完全不一样。
梁文锋说,搞DeepSeek自己的出发点不是趁机捞一笔,而是走到技术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所以,DeepSeek是开源的。
拒绝利益的诱惑,把DeepSeek技术开源,是一种格局。
而百度也好、讯飞也罢,市面上大多数的大模型都是闭源的,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大家就是冲着商业化去的,未来能不能收回成本很关键。
没有商业化的压力,DeepSeek可以很纯粹,团队可以招很多年轻人,可以不断去试错,本身有纯粹的技术范儿,依靠纯粹的技术热情来创新。可以说,打败这些大厂的不是另一个大厂,而是一群年轻人对技术的执着和热爱。
这波儿较量,百度们输得不冤。
2.大厂的体制问题,一部分互联网巨头正在“国企化”。
跟一些在大厂工作的朋友聊天,我有这么一种感觉,很多互联网大厂,正在慢慢地变成一种“新国企”,每天上班工作,按部就班,打开开会,相互battle甩锅。要问做了多少创新工作?几乎寥寥,加班不少但真实的人效却很低。
这样的团队是打不起仗的。
相较之下,Deep seek 不拘泥传统,大胆起用年轻人,把一群热爱技术的热血青年聚到一起,靠理想创就一番事业。
曾经归国创业的Robin不也是如此?
经历了互联网的浮浮沉沉,百度的工程师文化还剩下多少?百度的创新精神还有多少?可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百度虽然一直在坚持投入AI,但百度给人的感觉是,技术文化似乎没那么浓了,反而多了几分功利。比如,这些年财报上一直强调AI业务营收占比,商业化进展,虽然是回应资本市场的关注,但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活力”。
这其实不只是百度的问题,很多大厂都有这些问题,大厂的“国企化”正在成为巨头们的“通病”。
DeepSeek的出现,颠覆了很多事儿,传统的认知被打破了。但企业的成败,本质上是人的成败,管理人,不仅仅是制度,更重要的是文化。
对于百度,李彦宏曾说,百度的好与不好,都在于他一个人。也许这么多年来,百度还是那个百度,只是对于自己的变化Robin可能并不自觉罢了。
格局重洗,巨头走出舒适区
Deep seek的爆火,带来的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对于行业里的小体量的玩家来说,开源的DeepSeek就好比是“罗辑领悟了黑暗森林法则”,管你什么三体人科技再强资源再多,只要公布一个宇宙坐标,大家还是要从0开始。
DeepSeek开源的意义在于,小厂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就能训练出自己的模型,也就意味着大厂面对小厂的竞争,优势就只剩下了已有的用户体量、获客成本以及自身的流量能力。
更直白点说,其实就是花钱做推广,拼产品运营能力。
百度有数亿用户,有搜索、网盘等业务线和产品线,流量生态的优势相对更明显,最难受的反而是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
讯飞这样的企业C端业务本就不强,星火大模型虽然发布不算晚,但始终不温不火,也没有什么存在感。不会搞营销,技术产品也做不到行业最顶端,在大模型赛道,就很难真正意义上“出圈”。甚至可能还会多走一些弯路。
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说,他们30%的算力都消耗在大模型训练的“无人区”探索上,尽管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科大讯飞仍然坚持使用国产算力。
翻译一下就是:在大模型训练上,讯飞走了不少弯路、没少花钱,但还是不怎么出效果。
走弯路倒没什么,关键是烧掉的钱恐怕是打了水漂。
去年上半年,科大讯飞亏损4.7亿,大模型相关投入就有13亿。DeepSeek一出,市场知道了有更便宜,而且更先进的技术路线,那么你的现有研发资产是不是要进一步贬值?
在过去DeepSeek出现之前,再多的大模型研发投入都是理所当然的,只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烧钱越多,可能越像科技版的“唐吉诃德”。
毕竟技术创新这件事儿,一旦方向错了,努力一万倍也不一定就能有效果。
Deep seek的爆火,不仅仅是因为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方向,也在于做到了文心一言和星火大模型都没做到的事情,用技术打透C端用户心智。
ChatGPT当年为啥一亮相就震惊了世界?还是因为成功打透了C端用户的心智,人们迅速下载APP,ChatGPT的流量池迅速暴涨。
今天DeepSeek的成功,莫不如此。
纵观互联网商业史,成功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大都是从C端开始的,并且颠覆旧的模式,开创新模式。搜索、社交,算法分发,再到今天的大模型,都是如此。
DeepSeek和ChatGPT都很牛X的一点在于,他们打透C端认知,是不靠运营投放积累流量池的,而是靠着自己的技术、产品能力,真刀真枪地干出来的。
这有点像古典互联网时期,腾讯QQ刚出现,每台电脑上都要安装QQ一样,对用户来说是一种刚需。
对于百度、讯飞们而言,输在了算法技术底层,意味着从引领者,彻底变成了跟随者。
行业“大哥”变身“马仔小弟”当然会有不适,但这就是现实,中国的AI大模型法大发展,Deep seek 才是引领者,是站在时代的起点最前面的那个。
每一波技术浪潮之中,最先吃到红利的是时代的开创者,内燃机时代的奔驰,电气化时代的通用,信息时代的英特尔、英伟达,以及今天的DeepSeek。
历史表明,当时代发生大变革时,最难受的是“旧贵族”。
比如,智能机时代初期的诺基亚。
同样,作为上个AI时代的“旧贵族”,百度其实也很尴尬,DeepSeek的路线跟不跟?是个战略问题,但李彦宏没得选。
于是,在英伟达、微软之后,百度云也宣布Deep seek。
其实,摆在百度、讯飞们面前的道路也很宽广。行业格局面临重塑,那就走出舒适区。放弃文心一言、放弃星火大模型,全面拥抱开源的Deep seek 也许不失为一种选择。
现实很残酷,要么拥抱趋势,到应用层找机会,要么,死抱着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然后沦为AI界的“路易十六”。
既然端着Deep seek的碗,急需吃AI这口饭,那么不如放下偶像包袱,长痛不如短痛。毕竟,底层技术虽然落后了,但在应用层还是有机会的。
目前来看,做应用端的窗口期并不大,随着DeepSeek进一步向各个行业渗透,百度、讯飞过去在B端的客户、经验优势可能会很快被追上。
接下来,如何重新定位AI业务,重新制定未来的AI发展战略,可能是百度、讯飞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搜索落幕,新一轮的百模大战开启?
DeepSeek越是可用,对搜索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也就加速了大模型APP应用对搜索的替代。进而对搜索商业的影响可能就越大。
第一个是对夸克的影响。
市面上有消息称,目前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已经在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工作,阿里AI应用“通义”近期正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
接下来,阿里内部会不会降低夸克搜索的权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
另外是正在转型的360搜索。
天眼查APP商标信息显示,北京奇虎科技已经申请了三六〇纳米搜索的网站服务类商标。
春节红衣大叔为了推广自家的纳米搜索,豪言要免费送100辆汽车。DeepSeek火了,纳米AI搜索为DeepSeek提供了专线机房。看得出来,DeepSeek的东风,老周还是想搭一搭的。
纳米AI搜索已经上线了DeepSeek R1的满血版大模型,如何趁着这波热潮,快速做大用户体量,是关键所在。
红衣大叔转型AI的脚步要加快了。
第三个,最绕不开的是百度。
如今,DeepSeek开启了大模型“百家争鸣”时代,受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百度。
对于百度来说,假如大模型这条路所有人都走不通,无非就是砸点钱而已,但如果有人走通了,走通的人不是百度,那么现有的搜索商业的“天”就“快要塌了”。
所有的压力都在百度身上,如果接下来当大模型替代搜索成为信息获取的第一入口。现有的搜索商业生态,可能就危险了。DeepSeek的冲击,如果反映到百度搜索产品的月活上。也可能会对核心业务的营收产生影响。
从财报来看,搜索业务,是百度最大的现金牛。
百度估值里,核心业务的占比也很高。
我们不妨试着给百度估个值。
核心广告业务方面:
百度2024年三季度在线广告收入为188亿元,同比下滑4%,半年报广告业务192亿元,同比减少2%。前三季度广告业务营收 380亿 ,四季度按照23年6.4%的增速计算, 按照营收占比55.5%计算,四季度营收约为200亿。
全年营收约 580亿。
按照平均市销率为3倍计算,核心广告业务市值约为:1740亿。
智能云业务方面:
24年上半年营收90亿,同比增长14%,2024年三季度收入为49亿元,同比增长11%前三季度营收总计139亿。 去年四季度营收84亿元,乐观点按10%的增长计算的话,约92亿元。全年预计营收约231亿。
行业平均市销率为6倍估算,智能云市值约为1388亿。
自动驾驶以及其他业务:
萝卜快跑在该季度提供了约89.9万单自动驾驶订单,同比增长26%虽然百度没公布萝卜营收利润数据,但按照Robotaxi公司的平均估值,考虑到百度萝卜快跑还未盈利,给个500亿估值不过分。
也就是说,理想情况下,百度的估值应该在3628亿左右。
现实呢,百度港股市值不到2500亿港元。
为什么市场会这么不看好百度?
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今天的百度,AI商业化将起未起,一半以上的营收利润还是靠搜索商业生态支撑,而且AI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挑战会大很多。
短期来看,大部分的大模型应用还处在用户成长阶段,但DeepSeek的下载量爆火表明,只要产品足够好用,用户迁移的速度会很快。
DeepSeek的出现,某种意义上也是百度AI业务不确定性的兑现。
于百度而言,业务上迫切需要能打的产品来商业化,尽快补上搜索支柱现金流缺口。百度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昆仑芯片,比如以DeepSeek为基础深挖垂直应用等。
于市场而言,当百度找到了另一条真正的营收支柱,也许,就能看到百度真正价值回归的那天。
未来百度市值几何?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原文标题 : DeepSeek时代:百度们亟需“深度求索”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巡回】2024 STM32 全球巡回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